2007年4月16日,由大理崇圣寺管理委员会主办、大理旅游集团协办的“首届大理佛教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4月16日在大理崇圣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研究专家、学者、大德4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详细]
4月16日至17日,首届大理佛教文化研讨会在云南大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法师,就“和谐”、“进步”、“共荣”这一主题,对大理佛教文化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吴教授用六个字来概括对大理和大理佛教的印象。[详细]
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由大理崇圣寺、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2崇圣论坛——唐代佛教密宗与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研讨会在大理崇圣寺隆重举行。[详细]
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世界的作用。[详细]
我们找到了与亚洲佛教国家的对话窗口,就应当付诸行动,所谓文化需要去“化”,宗教需要去“教”,国家冲突需要去“解”,当代思想战略需要去“行”。[详细]
佛教文化是这些民族包括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佛教研究工作,对促进云南社会各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发展进步有直接的关系,至关重要。[详细]
2014年11月1日上午,2014崇圣(国际)论坛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隆重开幕。来自斯里兰卡、孟加拉、柬埔寨的多位僧王,印度的宗教领袖,南亚、东南亚10余个友好国家地区的佛教领袖,70余位国内佛教学者,云南三大语系僧团代表,国家宗教局等领导,及大理崇圣寺四众弟子50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南丝路佛教年度盛事的圆满和殊胜。[详细]
当今时代,佛教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增进各国人民深情厚谊的纽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详细]
我们佛教界,应当不分国界,不分部派,团结起来,一致向前,使佛法长驻世间,促进佛教国度乃至世界的吉祥幸福和安康。[详细]
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佛教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亲密的法缘关系。两千多年来,佛教界交往频繁,互相促进、不断发展,使佛教文化得以在东方大地上广泛传播,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详细]
“佛教与亚洲人民的共同命运”,这考虑到了佛陀的教导与各国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亚洲此时此刻在21世纪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详细]
佛教是为了全人类、神灵和一切有情众生和平与幸福而创立的。无论宗教信仰如何,只要我们虔诚的遵循佛法和佛陀倡导的真理,就不会有冲突,不会有暴力,不会有憎恨,不会有战争。[详细]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风花雪月美景,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详细]
2014年11月2日下午16时,2014崇圣(国际)论坛圆满闭幕。此次学术论坛展开14个场次的讨论,汇聚各国代表们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了2014崇圣(国际)论坛宣言,取得圆满成功。[详细]
2015年10月28日上午,千年古城云南大理碧空万里、阳光灿烂,2015崇圣论坛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大理崇圣寺隆重开幕。[详细]
2015年10月29日下午,2015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圆满闭幕。来自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大洋洲各国各地区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详细]
9月24日上午,云南大理古城碧空万里,佛光普照,2016崇圣论坛在苍山脚下千年佛都大理崇圣寺隆重开幕。[详细]
王作安特别指出,佛教不仅仅是个人修行,还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为促进人心向善、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发挥有益作用。[详细]
2016年9月25日下午,2016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圆满闭幕。来自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大洋洲2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详细]
两千多年来,佛教界交往频繁,互相促进、不断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详细]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将一如继往支持中国佛教界与各国佛教界增进了解,加强交流。[详细]
论坛让东盟各个国家的佛教领袖能够来到中国,跟中国的佛教领袖齐聚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崇圣论坛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这符合中央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导思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尽的责任。[详细]
亚洲各个国家可以因为佛教的同源、同宗性,来加强亚洲各国的团结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详细]
崇圣寺塔为唐代建立的古塔,作为中国西南古代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之一,这座塔是大理古代悠久灿烂文化的象征。[详细]
阿嵯耶观音是来源于东南亚的占婆的形像,南诏大理国确立阿嵯耶观音佛信仰,形式上借用东南亚的观音。[详细]
段智兴是大理国段氏第18代国王,由于他带头信仰佛教,一度使大理国佛教的发展及佛教信仰更显示出普及性和社会性。[详细]
“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在大理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地位尤为突出,早在唐初,佛教就传入此地。[详细]
贵族子弟一旦成为在家僧,不但继承原有的世袭勋爵,而且也因修持密法而成为宗教领袖和仪式专家。[详细]
在我国古代史上,帝王出家为僧的事并不多见,宋代地方政权“大理国”22代国王中,就有9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