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大愿大行 华严三圣践行第一

“普”是“普遍”的意思,是说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哪里的众生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贤”是指他的地位邻极亚圣,仅次于佛的果德。[详细]

普贤菩萨造像沿革:端严示坐六牙象 大行大愿显神威

普贤菩萨是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最有人缘的菩萨之一,传说普贤菩萨又称为延命菩萨,有益寿和延命的性德,还有延命普贤的像。延命普贤菩萨像饱满的童子形,头戴五佛宝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坐在千叶的莲花座上,由三头白象王背负着,象王脚下踏大金刚轮。 [详细]

峨眉山普贤道场 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普贤菩萨道场,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震旦第一山"之称,是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详细]

永寿法师:实践普贤行愿

佛陀的智慧就是成就身心内外和谐中道的智慧,而行愿第一的普贤菩萨作为佛法化身,是追随并实践这种智慧的典范 [详细]

明旸法师:何为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大行大愿的普贤菩萨在佛陀面前发了哪些大愿?这些大愿为什么被佛陀所赞叹?这十大行愿又有什么深刻内涵?[详细]

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称。相传,唐朝天台国清寺的丰干禅师,曾见一小儿在路旁啼哭,以为是个无家弃儿,就将他带回国清寺抚养,取名"拾得"。此子即是普贤菩萨应化。[详细]

佛教踏上日本,是公元6世纪上半叶的事。 那时日本人把佛仅仅视作异域之神。 天平八年(736)唐朝僧人道璇来到日本,带来了不少《华严经》的章疏 《华严经》的流布,无疑使普贤信仰带到了日本。 [详细]

民间传说:康熙寻访"活普贤" 追问长生药管用吗?

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听说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非常灵验,就去参拜峨眉山。康熙耽心普贤菩萨不愿见他,就化装成老居士的样子,到了昭觉寺。这时,普贤菩萨则变成一个和尚从寺里走出来,康熙上前合掌问道:"师父您知道活普贤在哪儿吗?"和尚用手指了指大殿说:"在里头呢。"

普贤菩萨大慈大悲:因信众志心恳求而示现人间

唐代开元初,在陕西同州地界,有数百户人家分别住在东西两个村落里,他们共同建造普贤菩萨像,每天轮流设斋供养。一日一个村里被人看不起的人竟突然推开普贤像,而自己却一屁股坐在了那个地方。此人为何推到普贤菩萨像呢?故事奇就奇在这里。

普贤菩萨化女身考验昙翼法师

晋代高僧昙翼,余杭人。早先入庐山皈依慧远法师,后来又到长安拜见了罗什法师,再后来回到会稽,入秦望山隐居。他虔诵《法华经》十二年。感得普贤菩萨变化成一个女子,身披彩服,手提竹篮,篮中放着一只小白猪和两根大蒜,到昙翼隐居的地方求宿。

《高僧传》:忏悔时惊见乘坐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

五代时,吴越钱塘永明寺僧人释道潜,瞻礼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看见舍利在悬钟之外绕行,悲喜交集。因而发心礼拜普贤忏,当礼拜到第三个七日,忽然看见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在塔寺三门停留,大象的鼻子则直接伸到忏室。吴越国王钱镠因此请他替自己授菩萨戒,并建造永明寺请他居住弘法。

峨眉山:巴蜀仙山 普贤菩萨应化道场

峨眉山,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志》言,"以普贤视峨眉,不啻沧海之一滴;而峨眉有普贤,则如芥子纳须弥。所以虽僻处西陲,但名高五岳",自古就有"峨眉山水秀"、"震旦第一山"的美喻。

普贤菩萨塔寺:大愿形迹遍寰宇 五湖四海塔寺兴

在大乘佛教信仰区域的寺院,大多供有普贤菩萨像,形式多样,或为华严三圣,或为释迦胁侍、或为独乘象驾等种种供奉。故而除了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根本弘法道场外,海内外都有一些以普贤为主要供奉对象并命名的寺、塔,现根据它们历史长短,依次择要予以介绍。

峨眉山大佛禅院:气象轩昂 驾乎诸山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是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名。大佛寺雄伟庄严,气象轩昂,驾乎诸山;晨钟暮鼓,梵音飘渺,闻者神往,观者感叹,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于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寿冶、本焕、乐渡、圆瑛等长老曾在此讲经说法。

永明华藏寺:四川峨眉山佛教开山之寺

永明华藏寺,简称"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是峨眉山佛教开山之寺。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在晴朗的夜幕下,金顶舍身崖下经常能够看到成百上千朵火花在飞舞,民间认为这是"万盏圣灯朝普贤"。

峨眉高僧之魏晋南北朝篇

峨眉山无愧是佛教圣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候,就高僧辈出。不能不提到的有慧持大师、明果大师、淡然大师等。

峨眉高僧之唐宋篇

唐宋时期,峨眉山上的知名法师尤其多。唐朝的慧通禅师、宋朝的继业三藏大师、茂真大师、纯白禅师、都是非常知名的法师。

峨眉高僧之明清篇

高僧的身上都有许多传奇事件,比如明朝的遍融真圆禅师,至32岁竟忽天机顿发,到峨眉山九老洞,遇异僧,遂剃发出家。

峨眉高僧之近现代篇

清末民国,国运衰微,但在中国西南腹地峨眉山,依旧有坚固道心的佛教修行人。他们爱国爱教,精进不怠,并能善巧弘法,与时俱进。

峨眉高僧之现代篇

自改革开放全国陆续恢复民族宗教政策,复兴中华文明以来,汉传佛教大发展大繁荣,他们是佛教的僧宝,是普贤行愿精神的传承者。

峨眉高僧之外国高僧篇

佛教有担当,佛教无国界。早在魏晋隋唐时代,处在中亚南亚文化汇交之地的峨眉山,就吸引了印度、尼泊尔的高僧来此朝山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