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大愿大行 华严三圣践行第一
2006年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金顶开光庆典(合成)(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以大行大愿而闻名,是华严三圣之一,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胁侍, 常助成宣扬如
2006年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金顶开光庆典(合成)(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以大行大愿而闻名,是华严三圣之一,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胁侍, 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普贤菩萨乘坐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他从遥远的过去劫中,便已深切地发起大菩提心,依照十大行愿身体力行,最终得以具备各种功德。他的名字便是他本身所做德行的体现。千百年以来,普贤菩萨一直是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最有人缘的菩萨之一。虚空有尽,愿力无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普贤菩萨正是这样一位代表一切诸佛理德定德和大乘菩萨道大愿大行的大菩萨。本文将从普贤菩萨的名号、身世、修证、地位、坐骑较为全面概要的描绘这位行深切愿的大菩萨。
一、普贤菩萨的名号:邻极亚圣 普遍周满
有诗云: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是以大行而闻名的。
“行”就是行为、动作,并有实践的意思;普贤菩萨实践的是以智慧上求无上佛果,以慈悲下化无量众生的大菩萨道,所以称为大行。
普贤菩萨中的“普贤”两个字,是从梵文翻译成汉文后的名字,他的梵文名字有两个,一个是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另一个是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汉文则相应的也有两个译名,可以翻译成普贤,也可以翻译成遍吉,不过现在普遍通行的称呼是普贤。
“普”是“普遍”的意思,是说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哪里的众生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贤”是指他的地位邻极亚圣,仅次于佛的果德。普贤菩萨从遥远的过去劫中,便已深切地发起菩提心,依照十大行愿身体力行,最终得以具备各种功德,获得了极接近于佛位的等觉菩萨位。他的名字便是他本身所做德行的体现,并因此而命名。
普贤菩萨的名字最早在中国出现是西晋的时候,聂道真翻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首次介绍了他的事迹。稍后,姚秦鸠摩罗什法师在长安译出了《妙法莲华经》,因为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生动描述了普贤菩萨在末世乘坐六牙白象誓愿守护众生的崇高形象,而使得他名闻遐迩,获得了信众的广泛信仰,千百年以来,一直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最有人缘的菩萨之一。
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菩萨”两个字。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而菩提萨埵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译,意译是“觉有情”、“道众生”等,“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众生”或者“有情”的意思,众生和有情其实意思是相同的,因为同属于“众生”的人或者其他动物,都是有情感的(但在这里,主要是对人而说的);“菩提萨埵”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发大心、求觉悟的人”。古代也有把菩萨翻译成开士、高士、大士、圣士、大圣等,现在除了偶而有人仍然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大士外,其他的一些称呼已经不通行了。
在密教中,普贤菩萨的名字和形象远比显教来得复杂,他的名字和形象繁多,主要有:普贤如来、金刚萨埵、金刚手秘密主、普贤延命菩萨、降三世明王、步掷金刚等,经典的依据和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想准确明白地解说出来,并不太容易,此处不不予详说。
四川峨眉山雪后的金顶山和普贤菩萨尊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二、《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的大行思想
《普贤行愿品》1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而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则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
唐澄观法师《行愿品别行疏》认为,这部经典是以“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为宗旨的。“入”是悟、解、证、得,这是能证;“法界缘起”是华严宇宙观,这是所证;“普贤行愿”则是证入法界的具体方法。从广义上说,普贤十大行愿也是三世诸佛同有的因位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善财童子历参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见到普贤菩萨,请求为他解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贤菩萨便为善财以及法会中的各位菩萨说,如果想成就如来的功德门,就应该修习十种广大行愿。
二、普贤菩萨的身世:久远劫前发愿 宝藏如来授记
佛教经典中有关普贤菩萨身世方面的介绍不多,只能勾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据《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2,在久远的过去,有个叫删提岚的世界,佛号宝藏如来。有一个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老大叫不眴、老二叫尼摩、老三叫王众、……、老八叫泯图。泯图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了菩提大愿后,宝藏如来大加赞叹,说“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万佛土清净庄严,于未来世复当教化无量众生令心清净,复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凭借这个因缘,为他改名为普贤,并授记他在未来北方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三、普贤菩萨的修证:广发菩提心 累劫勤精进
普贤菩萨在很久远的过去便已经证得了清净法身,因此能够不离常寂光佛土而垂形法界济度众生,他的所修所证,做为一个凡夫的人,无论怎样推测思量都是不能了知的。尽管这样,普贤菩萨却常悲愍众生,总是想方设法地通过种种方便法门,示现述说自己从前在因位上的修行经历,来启发、鼓励人们。
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尊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经中记载普贤菩萨的修证事迹不少,现在选择四个经典事例,给予介绍。
(一)广发大菩提心
根据《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2记载:普贤菩萨在很久远的过去世,是转轮圣王的八王子,名字叫泯图,他曾在宝藏如来前发菩提心,立下上求圆满菩提、下化无量众生的大愿。
他说,他决心在这个秽浊脏乱的娑婆世界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大乘菩萨道,以使让整个世界变得庄严美丽温馨。不但这样,还要让一万个类似的世界变得清净庄严起来,就象光明无垢尊香王佛的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一样。然后去教化无量的菩萨,消除他们沉积在心中的贪嗔痴等染垢,使心灵得以纯净,本性得以显现,个个发起大乘菩提心,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一直遍布在他的世界。只有真正到了这个时候,他才会成就佛果。
接着他希望得到佛的加被护持,获得比其他菩萨更殊胜的万千菩萨三昧,以增进修行。随后便具体的列举了七个三昧去度化众生的情形:
1、愿我获得出离三世胜幢三昧,这样我就能够看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以及主持教化这些世界的佛,在出离三世后,为众生演说正法的情形。
2、愿我获得不退三昧,在一念间,就能看见所有如微尘数诸佛和菩萨、声闻恭敬围绕,在一起举行法会的情景。我在佛面前,获得无依止三昧,因此得以变化身体,同时遍到微尘数多的如来面前,以种种无上珍宝华香、塗香、末香,妙胜妓乐,种种庄严供养礼拜。并在无穷无尽的漫长时间里一直像这样地修行菩萨道。
3、愿我获得一切身变化三昧,于一念之中,便在一一佛前,了知无数诸佛世界。
4、愿我获得功德力三昧,使我能够到微尘数的佛世尊那里,以各种微妙的赞叹来赞叹佛。
5、愿我获得不眴三昧,使我在一念中,能够全都清楚地看见一切诸佛世尊遍满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中。
6、愿我获得无诤三昧,使我在一念中,能够全都清楚地看见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世尊所有的净妙世界。
7、愿我获得首楞严三昧,因此能够化作地狱之身,到地狱中去,为地狱众生说微妙法,勉励诱导他们发起无上菩提心。使他们在未来世里能够生在人中,能够随佛听法,行菩萨道,最终了脱生死,得到解脱,成为证得不退转地的大菩萨。不但这样,还随缘教化天龙八部,以及天、人、饿鬼、畜生等六道众生,使他们像地狱一样最终得以解脱生死,住于不退转地。
普贤菩萨的这番大愿,得到宝藏如来的嘉许赞叹,并获授记——将来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世界名为知水善净功德。
(二)修习心闻圆通法门
在佛菩萨等贤圣看来,一切法都是佛法,三万八千法门都能通达佛道,但他们都会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外在的因缘,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方便法门去修行度生。
在楞严会3上,释迦牟尼佛询问在座的各大菩萨、大阿罗汉说:“你们最初发心觉悟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具体是用哪个根尘识作为圆通法门的?以什么作为方便,而悟入三摩地的呢?”
于是,普贤、观音等各位大菩萨和大阿罗汉们都一一叙说了自己从前修道时,是怎样悟入圆通法门的。他们共说出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尘,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大等二十五种入道法门,总称为“二十五圆通”。
其中普贤菩萨说,我曾经做过恒河沙数如来的法王子,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在教导他们的弟子修习大乘菩萨道的根本时,都会以普贤为榜样,教他们修习普贤行。而这种法门因为是由我而建立的,所以称作普贤行。我是从心闻入门,并用心闻的方法,去分别一切众生的所有知见,即使远在恒河沙数世界以外,有一个众生,他内心真切发起修习普贤行的,我也会在这时,乘坐六牙白象,分出百千个化身,到他的面前。纵然他业障深重,一时不能够看见我,我也会在暗中为他摩顶,并且拥护安慰他,让他逐渐得以成就普贤行。世尊您问我们修习什么方法,得以悟入圆通法门。我刚才说了自己从前开始学佛时,正是用这种心闻的方法,发明悟入圆通法门的,从而生起自在运用分别心的微妙作用,我认为这是首要的法门。
(三)请问菩萨因地修证法门
普贤菩萨位居仅次于佛的等觉位,依然能够始终上求佛道不厌,下化众生不倦,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啊!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4记载了普贤菩萨就有关一些菩萨因地修证法门的疑问,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事迹。
一天,释迦牟尼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示现净土。普贤菩萨以此因缘,便接连向释迦牟尼佛提问了四个有关修行和解脱的问题:
1、普贤菩萨问:“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听说了这个圆觉清净境界后,该怎样修行呢?”
佛答:“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修习止观作为基础,首先要努力做到让内心停止攀附外缘,这样便不会生起妄情杂念;然后再观察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存在,是虚妄不实的。因此,有止观作为基础,便能远离一切幻化、虚妄不实的境界。”
2、普贤菩萨听了佛的解答后,虽然明白了第一个问题,却接着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他说:“假如世间的芸芸众生,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幻化、虚妄不实的,甚至连修行者本人的身心也是幻化、虚妄不实的;那么,又怎么能够用这虚幻的身心,去修习远离同样是虚幻的外境呢?”
佛答:“修行大乘菩萨行的人,不仅仅要远离幻境,而且也要同时远离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达到根尘双亡、内外皆空的境界。”
3、普贤菩萨紧接着再问:“假如包括能离的幻心和所离的幻境等一切幻性都泯灭了,那么也就没有能离幻境的心了,这样又有谁能够修行大乘菩萨行呢?”
尽管普贤菩萨的提问一浪高过一浪,佛却优雅从容、不紧不慢地解说道:“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在远离幻心之后,还需要远离以知悉幻心的幻智。因为如果单单只是远离了幻心,却偏爱于幻智,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病,所以同样也需要远离。”
4、释迦牟尼佛的话音刚落,普贤菩萨又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他说:“假如世间的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轮回流转于生死之中,恒常处于幻化、虚妄不实的境界而自己却毫不察觉,那么,这些人的妄想心,又怎样得到解脱呢?”
佛依然从容答道:“修习大乘菩萨行的人,尽管已经远离了幻境、幻心、幻智,但心中如果还有一个“离”的概念,也照样需要远离的。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能最终觉悟到离无所离,就能消除世间的一切幻化不实的境界。举个生活小常识来说,譬如钻木取火,火势熊熊燃烧了起来,但在木头最终烧完之后,一切还是灰飞烟灭,归于平静。以幻修幻,也是同样的道理。”
至此,普贤菩萨四个问题都得到圆满地解答。消除了普贤菩萨的疑问,同时也消除了在会上旁听的各位大菩萨大弟子们的疑问,使大家对因地修证法门有了更高更清晰的认识。
(四)誓愿守护正法
护持正法,续佛慧命,这是每个佛教徒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做为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左膀右臂——普贤菩萨更是义不容辞的。
一次,听说释迦牟尼佛和大菩萨、大弟子以及天人们一起在娑婆世界的耆阇崛山中举行法华大会,普贤菩萨便从东方遥远的宝威德上王佛国带领着很多菩萨以及天龙八部等浩浩荡荡地赶来参加了。
会上,普贤菩萨当即表示,如果将来有一天佛陀涅槃了,自己会誓愿守护受持《法华经》5的人,使正法流通于后世。他说:“在五百年后的浊恶世中,我要坚决守护受持《法华经》的人,消除他们的忧虑祸患,使他们拥有稳定安心的环境,让一切魔和夜叉等都无法骚扰破坏他们的修持。不论人们站着走着读诵《法华经》,还是坐着思惟《法华经》,我都会在这个时候,骑着六牙大白象王,和大菩萨们一起来到他们所在的地方,现身供养守护,安慰稳定他们的心。对于经文如果有所遗忘,我会教他,并一起读诵,直到通顺为止。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见到我,会马上生起大欢喜心,更加勇猛精进,并将获得三昧以及种种陀罗尼。”
接着,普贤菩萨又进一步说:“在后世,不论是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弟子,还是普通读诵、书写《法华经》的人,在三个七天中,应当一心精进,到时,我会亲自乘六牙大白象,和无量菩萨一起去围绕着显现在他的面前,为他说法,使他得大欢喜、大利益,也让他们获得陀罗尼咒,这样,便没有谁能够再蓄意破坏惑乱了。
“后世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正确忆念、深切地理解《法华经》的宗旨义理,并且如所说的道理去修行,那么这个人就是在修习普贤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都种下了善根,一切如来会为他摩顶加被。即使只是单单书写,将来也会生于忉利天上,享受种种快乐;更何况是受持读诵、正确忆念,理解了它的深刻含义,如所说的去修行呢!世尊!我现在以神通力守护《法华经》,即便将来有一天您入涅槃了,也会让《法华经》在人世间广泛而长久地流布,绝不会让它失传断灭的。”
普贤菩萨这种坚定的护法精神,当场赢得了释迦牟尼佛的肯定和赞叹。
以上四个有关普贤菩萨修习菩萨行的事迹片段,分别记载于《悲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和《法华经》中,依次是最初发大菩提心,修习心闻圆通法门,请问菩萨因地修证法门以及誓愿守护正法的感人事迹。当然,普贤菩萨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不啻有无数类似的事迹;这里所说的,只是沧海一粟、管中窥豹,但是落一叶而知天下秋,已足以显示出普贤菩萨的崇高伟大了。
峨眉山报国寺大行普贤菩萨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四、普贤菩萨的地位:四大菩萨 佛教“亚圣”
普贤菩萨从初发菩提心以来,经过漫长的修行积累,历登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果位,最后证得等觉地大菩萨位,在佛教中被尊为“亚圣” 。他与文殊、观音、地藏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如果再加上大势至、弥勒就成了六大菩萨。
在佛教所说的娑婆世界中,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是释迦佛的两大助手,始终努力地帮助着如来教导度化众生的事业。作为如来的左膀右臂,文殊菩萨驾狮子胁侍左边,而普贤菩萨则乘白象胁侍右边。他们不仅在空间位置上俩俩相对,更是在内在的德行上相互依存、相互融摄,共同组成难以分割的实质关系。
普贤菩萨表示理、行、定三德,文殊菩萨则象征智、证、慧三德,两者密切融合,就意味着佛法最圆满境界的完成。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除了普贤与文殊菩萨两者之间那层相辅相成的关系外,他俩又共同和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形成另一层的因果关系,这就是普贤与文殊是因,毗卢遮那佛是果。因为一旦能够圆满彻底地证得普贤菩萨所表示的理、行、定三德,以及文殊菩萨所象征的智、证、慧三德,那就是佛了。可见,“理”与“智”是成佛的因,佛是“理”与“智”的果。唐澄观法师说:“三圣之内,二圣为因,如来为果。”法藏法师也说:“文殊与普贤不二镕融,而成毗卢遮那佛,乃至显现三圣圆融之境界。”他们所表达的,正是这个道理。
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人们在总结《华严经》所阐明的宗旨时,认定是一佛二菩萨的法门,因此把毗卢遮那、普贤、文殊统称为“华严三圣”。
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胡斌)
五、十方普贤菩萨圣像的佛教含义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为铜质,通高48米,占地1256平方米,总体重约600吨。须弥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的含义以及造型结构:通高48米,表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即“普”之平等无碍,“贤”为无处不到。座像造型结构从下至上分为8个部分:
1、基座部分为四方六层,表征佛教的“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
2、圆环部分:表征“一真法界”。
3、莲花部分:表征“众生之心,心生万物”。
4、祥云部分:表征“空性”。
5、四尊吉象:表征“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暨“普渡众生、大行无止”。
6、两面身部分:表征“华藏世界一佛二菩萨”。
7、十尊菩萨头像:表征“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8、菩萨顶上的圆满宝柱:表征“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普放光明”和“法门尽虚空,遍法界”。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内供奉的阿弥陀佛:表征同归极乐。
此外,在《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6 (三藏沙门不空译本)中写道:“……我(指释尊)此延命法先须彩书普贤菩萨。如满月童子形。五佛头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契鬘纵缓带坐千叶宝华。下有白象王象有三头。鼻卷独股杵。各具六牙。其象四足踏一大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各负其轮。于菩萨身放百宝光。”可见,在这部佛经中,普贤菩萨还有一种圣像示现,庄严无比。因此,在民间,也将普贤菩萨尊称为“延命普贤菩萨”、“延命菩萨”等。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和普贤菩萨坐骑六牙四神足白象(图片来源:峨眉山佛教网)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中的延命普贤菩萨圣像(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六、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四神足 愿行广大德圆满
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以象调顺,性无伤暴有大威力如善住龙,意表菩萨性善柔、有大势。而白色表示清净无染,白象代表普贤菩萨的愿行殷深,辛勤不倦。
一般的大象都是两牙的,但普贤菩萨的坐骑却是六牙白象,这是为何?
普贤观经曰:“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止观二曰:“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头上有三人,一持金刚杵,一持金刚轮,一持如意珠,表三智居无漏顶。”
六牙白象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六牙是佛法中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象征。
四如意足,又叫四神足。就是成就究竟解脱所需要的四种力道:欲如意足(欲神足)、精进如意足(勤神足)、念如意足(心神足)、思惟如意足(观神足)。如果有这四种力道,就能很快成就佛果。比如佛经的咒语中常会念“娑婆诃”。“娑婆诃”就是“速速成就”的意思。
此外,据《因果经》等载,释迦牟尼从蔸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异部宗轮论》谓“一切菩萨入母胎时,做白象形”。
夕阳如金: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廖国伟)
注释:
2、《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普贤菩萨过去世授记成佛经文_链接
4、《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普贤菩萨问佛如何修习大乘菩萨行_链接
相关专题: 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