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信仰及仪式:方便无数接群迷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普贤信仰在中国开始流行的确切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它应该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普贤菩萨事迹的几部经典,如六十卷《华严经》、《等目菩萨所问三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普贤信仰在中国开始流行的确切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它应该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普贤菩萨事迹的几部经典,如六十卷《华严经》、《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等翻译出来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则是毫无疑问的。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有慧持和尚从江西庐山来到峨眉山,最早在这里创建了专门供奉普贤菩萨的普贤寺。这可以作为这个时期普贤信仰已经开始在中国流行的一个佐证。现把有关普贤信仰的具体内容及其仪式简要地予以介绍。
一、普贤圣诞
普贤菩萨的圣诞,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廿一日。每当这一天,汉传佛教的绝大部分寺院都要举行圣诞纪念仪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早课时的祝仪拜愿(图3-1),一是中午时的上供。
现把寺里作早课时的普贤菩萨圣诞祝仪的内容依次罗列在下面:
(1)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2)称圣号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
(3)如意宝轮王咒十四遍
南无佛驮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怛姪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摩诃。钵蹬。噜噜噜噜。底瑟吒。篅(音烁)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这是根本咒)。唵。钵蹋摩。震多末尼。篅攞吽(这是大心咒)。唵跋喇陀。钵亶谜吽(这是随心呪)。
(4)《心经》一遍(文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5)赞偈
普贤菩萨,行愿齐周;华藏会上阐法猷,瓶泻二千酬;接引凡流,象驾任优游。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
宝威来赞娑婆化,灵感神通震大千。
南无峨眉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普贤王菩萨(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6)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三拜)
南无普贤菩萨(十二拜)
南无弥勒菩萨(三拜)
南无十方菩萨摩诃萨(三拜)
(7)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再拜、三拜,问讯而退)
二、有关普贤菩萨的忏法
忏法是根据大乘经典的理论而忏悔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原先是将自己生活上所犯的一些过失,在一个特定的日子,如初一、十五布萨时,在僧团大众面前坦白告知,以表示忏悔。后来逐渐发展成寺院僧人代为他人忏悔业障罪过,以便达到禳灾荐福目的的大型法会。
中国佛教忏法,起源于晋代,逐渐盛行于南北朝,到了隋、唐以后,便大为流行。据载,南北朝时期流行有《普贤忏》,刘宋的僧苞、道冏和北齐的灵侃都曾经依据这个忏法修行。后来,《普贤忏》逐渐失传,代之流行的是《法华忏法》。但是隋智法师撰写的《法华忏法》,据说是直接参考继承了《普贤忏》的内容,而作为理论依据的《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和《普贤观经》二经,都是有关普贤菩萨事迹的主要典籍,因此有理由相信《法华忏法》很可能是《普贤忏》的完善本,并取而代之的。这样,《法华忏法》实际上便保存有《普贤忏》具体内容。《法华忏法》的主要内容有十法,即严净道场、净身、三业供奉、奉请三宝、赞叹三宝、礼佛、忏悔、行道旋绕、诵法华法、思维一实境界等。
另有依据《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及其忏法、行法类,对六根所作的忏悔法——六根忏悔,就是忏悔人在向诸佛礼拜忏悔自己的罪过时,特别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一忏悔罪障。此经说:“普贤菩萨为于行者,说六根清净忏悔之法,如是忏悔,一日至七日;以诸佛现前三昧力故,普贤菩萨说法庄严故,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障外香,广说如《妙法华经》。得是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与法相应。”
三、普贤延命法
密宗有很浓重的延命思想,根据密宗经典的记载,众生如果能够对一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便可“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命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鬼神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不仅如此,而且更能“具大福智,胜愿圆满,官位高迁,富饶财宝皆悉称意;若求男女,并及聪明。”据说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之德,当他安住于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而祈愿除障延命的修法,就是普贤延命法。
普贤延命法修法的仪轨是:安置普贤延命像,正面是大坛,左侧是圣天坛,右侧甲胄形的火炉是护摩坛,四隅角落是四天王坛。东方天坛的左侧设十二天坛,本尊前七层上各点燃七轮灯,在道场的周围悬挂杂色幡。用大幕隔开内外,幕外设伴僧的座位,行法中不断读诵《金刚寿命陀罗尼经》,结愿时,在大坛上更放置二十一小坛。本尊普贤延命菩萨有二十臂,通身金黄色,头上戴着五智宝冠,左右两侧各有十手,各持不同法器,左侧十手持莲花、剑、轮、舌、羯磨杵、甲胄、牙、金刚拳、锁、铃;右侧十手执五钴杵、钩、箭、拳、宝珠、日轮、宝幢、三钴杵、三钴钩、罥索,趺坐于白象上的千叶莲花座上。所乘坐的白象,有一身三头、三身三头、四身四头等三种。
四、普贤三昧
普贤三昧的修法,有显教和密教二种。
显教依据《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和《法华经》所说,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谛观一切事物的中道实相,并且忏悔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罪障。如果成就了三昧,那么普贤菩萨便会乘坐六牙白象示现于道场中。
密教则依据《普贤金刚萨埵念诵仪轨》所说,假使修习者的身、口、意三密一旦跟佛相应,便能当下成就普贤之身,称为普贤三昧。《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说:“依普贤三昧体,及金刚三昧微妙坚牢和合力故,出现普贤大菩萨身。”
五、冥界五官王
五官王位列冥界十王中的第四。根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和《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记载,五官王的本身是普贤菩萨。
地府冥界十王的信仰,大约兴起于唐末五代。据《释门正统》、《佛祖统纪》等书记载,唐代道明和尚神游地府时,看见十殿冥王分别审判死者的罪业,醒来之后,马上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地记录下来,并向别人讲述,从此,冥界十王的信仰便流传于人间。
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地狱阎王思想受到《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地藏菩萨被视为是阴曹地府的最高主宰,而称为幽冥教主。他直接管辖着下面的十殿阎罗王,他们分别是:一殿秦广王、二殿初(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变(卞)城王、七殿太(泰)山王、八殿平等王、九殿都市王、十殿转轮王。十位冥王各有不同的职责以及司法范围,各自审判死者在阳世间所犯下的罪业,而给予实施刑罚。相传死者在其死后的初七日,乃至到后来的七七日、百日、一周年、三周年,将依次被带到各冥王面前,任其裁断罪业,以决定下一世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家。
五官王在冥途中司掌五刑,于三江之间建筑了大殿,专治众生的妄语罪(图3-7)。死者在四七日,也就是第四个“七日”时,将被带到五官王面前,接受生前所造善恶业的审判裁决。《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对此叙述得十分详尽,说:在五官王宫大殿的左右,分别建有一间房子,左边的房子用来秤量,右边的房子用来勘录。左边房子的高台上有个秤量幢,放着七把做工精细的秤,用以秤量亡者身、口二业所造做的七种罪,看是轻是重;而意业所作的三罪不用秤量,让亡者走到镜台前照见身影视清浊而定罪。秤量的点目分成三等:一是斤目,断为重罪,为地狱罪;二是两目,断为中罪,为饿鬼罪;三是分目,断为轻罪,为畜生罪。负责秤量的鬼罗随即把亡者的秤量情况,传到右边负责勘录的房子,赤紫冥官下令点清秤量轻重予以记录,然后,由光禄司候印明显录帐,按照法定程序上报给阎魔宫。从这记载中来看,地狱中的审判还是比较公正的。
五官王的称号,自古散见于各种经中,如《灌顶经》说:“地下鬼神及伺候者奏上五官,五官料简而除死定生。”又《经律异相》引《净度三昧经》说:“五官者:一、鲜官禁杀;二、水官禁盗;三、铁官禁淫;四、土官禁两舌;五、天官禁酒。”据此可知,五官原本是指鲜官、水官、铁官、土官和天官,被认为是对治杀、盗、淫、妄、酒五恶的冥官。而《地藏十王经》则把十恶配于冥界十王,以五官王为治妄语的冥官,这无疑是由《净度三昧经》的说法转化而来的。
六、普贤斋戒
普贤菩萨斋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十四日。
在家佛教徒在特定的日子守护八斋戒,借以清净身心,反省行为,谨防懈怠,精进行善。这不像出家僧众受了比丘或比丘尼戒以后,要终身奉持,八斋戒是专门为在家佛教徒而设立的方便法门,修持的内容依次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化装打扮及观看歌舞、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前七条是戒,后一条是斋(图3-9)。因为是临时性的方便法门,所以在时间上并没有做太严格的要求,可长可短,通常有六斋日和十斋日。六斋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在这六天中,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也会集合在一起举行布萨。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记载,这六天里,四天王及大臣将出巡人间,观察善恶。六斋日加上每月初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就成了十斋日。
中国自唐末以来,便在十斋日分别持十位佛菩萨名号,祈福灭罪。据《大明三藏法数》记载,十斋日中,初一日念定光佛名号、初八日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十四日念贤劫千佛名号、十五日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八日念地藏菩萨名号、二十三日念大势至菩萨名号、二十四日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二十八日念卢舍那佛名号、二十九日念药王菩萨名号、三十日念释迦牟尼佛名号。这里原本没有普贤菩萨的斋日,后来才把十四日贤劫千佛的斋日改为普贤菩萨的斋日。并且对换了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斋日的日子。
相关专题: 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