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发现中国》:峨眉山与持续千年的普贤信仰


来源:凤凰视频

人参与 评论

文字实录: 这里曾经是紫气东来,被道教奉为地七洞天,这里今天却金碧辉煌,被佛教尊为普贤到场,天人合一的禅机背后,真正大放光明的是中国人古老的生存智慧。 公园九世纪末,一位道骨仙风的长者,来到峨眉山

文字实录:

这里曾经是紫气东来,被道教奉为地七洞天,这里今天却金碧辉煌,被佛教尊为普贤到场,天人合一的禅机背后,真正大放光明的是中国人古老的生存智慧。

公园九世纪末,一位道骨仙风的长者,来到峨眉山他成天访仙问道采药练丹,这个人就是被道家奉为北五祖的吕洞宾。

吕洞宾道号纯阳子,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建起了这座纯阳殿,是峨眉山中最负盛名的道观。殿后的山坡上至今还保存完好的,这两块石碑记载了道教往日的辉煌。

然而不久峨眉山的平静却被传说中,一个老药农的奇遇改变了,一天清晨年过花甲的普公(音)像往常一样上山采药,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行大如茶盘,状似莲花的脚印,普公(音)沿着这奇怪的脚印,一直追到山顶脚印却消失了,随后伴着一阵天籁之音,茫茫云海中升起议论五彩缤纷的光环,光环中有一头长着常常的鼻子,翘出六根长牙的白象。

驮着一位头戴金冠,手握如意盘腿坐在莲台上的仙人,惊恐万分的普公(音)倒头便拜,事后经过一位高僧的点播,普公(音)才知道,那就是普贤菩萨的瑞相,也由此对普贤菩萨深信不疑,随后他在崖顶修建了一座供奉普贤菩萨的寺院,自己也皈依了佛门。这一年是公元63年,从此峨眉山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普贤信仰。

普贤菩萨在峨眉山显像300多年后,高僧慧持(音)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峨眉山朝拜,并于公元399年在这里建造了普贤寺,这是峨眉山上唯一一座以普贤法号命名的寺院,从此普贤寺的命运,与普贤到场的兴衰仅仅的连在了一起。佛教的进入,打破了道教在峨眉山的一统天下,同时也拉开了峨眉山上佛道之争的序幕。

白蛇传的故事源于峨眉山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把它收进了小说集《警世通言》,后来又改编成了各种戏曲形式,白娘子的爱情悲剧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不为人知的是这个故事,隐射了当时在峨眉山佛道相争的历史。

尽管白蛇早已得道成仙,并幻化为漂亮的女子,但他还是没能抵挡雄黄酒的药力,白娘子喝下酒后很快显出了原形,发现真相的许仙被吓得魂飞魄散,奄奄一息。白娘子历尽艰辛盗来仙草,救那许仙的命却挽回不了他的心。许仙最终皈依了佛门,跟随法海和尚去了金山寺。

白娘子与法海和尚争夺许仙,就像现实生活中佛教与道教为争取更多的信徒一般,佛教提倡的终身平等,和普贤菩萨提倡的脚踏实地注重实践,既通俗易懂又易于修行,非常符合世俗常人的心态,比起道家的羽化成仙,更为实际更容易让普通百姓接受。

峨眉山上的佛教开始逐渐扩展自己的地盘,山中的道士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干脆改信了佛教,普贤道场信者如云香火鼎盛。就像白娘子拼命挽救自己的爱情那样,在峨眉山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也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己原有的地位,斗争也由此变得更加激烈。

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当朝皇帝推崇道教,于是朝廷下令废除寺院,驱逐僧尼禁止佛教传播,佛像被毁融化钟罄,用来铸造钱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昌灭佛,会昌灭佛持续了近10年之久,峨眉山佛教遭受了重创,普贤寺也未能幸免。

公元874年新皇帝继位,开明的的宗教政策使佛教在峨眉山,终于赢得了一个重新发扬的机会。这一年一个名叫慧通的和尚来到峨眉山,满目疮痍的普贤寺,使他心痛不已。于是他劝说自己的妹妹慧绪法师(音)上山,重修普贤寺共振普贤道场。

慧绪(音)因此也成为了建筑峨眉山的,第一位女丘尼。从此峨眉山中的佛教寺院越建越多,普贤道场重新兴盛起来。

公元一世纪也就是在普公(音),奇遇普贤瑞相的同时,一些佛教徒在峨嵋上东面,凌云山(音)的麻浩(音)岩壁上雕刻了这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佛像。500多年后凌云山上又一次响起了铁器的叮当声,好奇的人们发现正在指挥众人开山凿壁的,是一个叫海通的和尚。

由于凌云山的地理因素,每逢雨季来临,肆虐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吞没了农田和房屋,百姓苦不堪言。此情此景促使海空和尚,立下一个宏愿,在凌云山上开凿一尊与山齐高的大佛像,凭借佛的威力镇服洪水,保佑苍生。

由此这个注定让后世为之惊叹的浩大工程,在公元713年开始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世界佛教发展的重心,已经从印度逐渐转向了中国,到了海通和尚摩崖造像的唐朝,佛教已深入民心。尤其是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兴盛,为乐山大佛的开凿提供了天赐良机。

在大佛的后面有个山东叫海蚀洞,当年开凿大佛时,海通就一直住在这个山东里,为了保护修建大佛募集到的资金,海通愤怒的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吓跑了前来勒索的贪官,每天海通都要拄着拐杖,由小和尚搀扶着来到工地。

他说我不能亲眼看见建造大佛,也要听着把大佛建成。可是大佛的头像刚刚刻完,海通和尚就圆寂了,接替海通工作的章仇兼琼也上调离任,随后当时四川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南康郡王维高(音)又接手了这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程。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这尊凝聚了三代人心血的佛像终于完成了,取名乐山大佛。此时据海通和尚最初开凿大佛已经过去了整整90年,乐山大佛的建成与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兴盛,立即迎来了佛教在中国西南方的鼎盛时期。

通常人们印象中的弥勒佛均是大肚肥硕,笑容可掬,形象均参考于唐末布袋和尚的坦腹肖像。乐山大佛作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则保持了中国早期石刻佛像此项端庄的风格。

时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游客偶像间发现,凌云山周边的几座山峰,恰巧组成了一个仰面而卧的巨型睡佛,大佛恰好立座于睡佛的心胸部位,这一发现印证了佛教所谓佛在心中的古老圣谕。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睡佛怀拥大佛,坐东面西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形成了世上罕见的佛教人文景观。

峨眉山虽然地处中国偏远的西南方,但是普贤道场的兴盛使它备受历代皇帝的重视,公元980年宋太宗的一道圣旨,给峨眉山带来了一场巨变。

在这年秋季一个难得的晴天里,普贤寺的高僧茂箴(音)和尚,急匆匆的下山了。尽管不知其中原因,茂箴(音)还是昼夜兼程匆匆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汴京。茂箴(音)来到皇宫后,宋太宗请出了身怀六甲的皇后。

原来太宗皇帝求子心切,想请茂箴(音)和尚算一算皇后是否能为他生个太子,沉吟了许久的茂箴(音)终于开口了,他奏请皇帝准许他做三天佛事,皇帝答应了。

茂箴(音)率领百名僧众举行了隆重的法会,三天三夜日升日落,茂箴(音)一直在普贤像前焚香诵经。第四天佛晓皇宫上空出现了一片金色祥云,没过多久皇后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

太宗皇帝喜得贵子,对普贤菩萨深信不疑,为了感谢普贤菩萨的恩德,太宗皇帝于此黄金千两,在普贤寺铸造普贤菩萨铜像,这座铜像高7.85米,重62吨。头戴金冠的普贤菩萨端坐于白象背部的莲台上,它造型精巧比例匀称,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工艺水平,都堪称绝世之作。

到了明清两朝,峨眉山全山共有260多坐寺院,供奉着近300尊普贤菩萨塑像,常年有上千僧尼吃斋念佛,居士信徒不计其数,普贤道场的香火达到了他的鼎盛时期。

千百年来普贤信仰在峨眉山根深蒂固,代代相传,僧人虔诚的诵经声,早已融入这里的每一片树叶,汇集成山林的交响。日月轮回,千古留传的白蛇传,人在吟唱着,自从普公(音)当年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之后,关怀依旧,菩萨却再也没有现身。

人们把这稀世罕见的灿烂光环,叫做佛光。佛光在翻滚的云海中,幻化出一个佛的世界。僧侣们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圣洁的精神乐园,拥有亿万年生命的峨眉山,沐浴在霞辉璀璨的佛光里,蕴含着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禅机。

相关专题: 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付鹏]

标签:峨眉山 普贤菩萨 发现中国 普贤信仰 佛教

人参与 评论
2013-12-16发现中国 谁主沉浮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3/12/16/42af6b34-9903-4f3e-9f40-2aedc6cd3e8f.jpg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