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科学思潮
2009年01月04日 18:11华典文化  【

太虚不仅认佛学为科学,而且还进一步论证它是“超科学”。

首先,他指出“科学之知识可为佛法之确证及假说,而不能通达佛法之实际”。佛法所要阐明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相,科学越进步,揭示的真理越多,就与佛法越近。就天文学而言,佛经讲:虚空无边,世界无数,交相摄入,如众蛛网,可是过去人们不信,只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等到天文学家揭示出了恒星、行星的秘密,才验证了佛经的说法。再拿生物学来讲,佛经说:一滴水,八万四千虫。现在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可以证明此言不虚。佛经又说:观身如虫聚,科学家已经证明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佛经上还讲了很多真理,只是现在科学还不够精进,还没有发现,佛法还亟待科学的进步,以便进一步得到证明,“故科学愈见精进,则佛学上愈为欢迎”。其次,“科学之方法可为佛法之前驱及后施,而不能成为佛法之中坚”。太虚认为,科学的方法即分类、观测、审察、综合、试验、结论。这种方法与小乘佛法求证真理的方式相似,也可用于大乘佛法弘道,因此可为“佛法之前驱及后施”。但科学方法是一种“法执”法,即一味执着于物质的方法。它可以破除错误的“我执”,即人对自我的迷信,但又陷于“唯物”中爬不出来,破除不了错误的“法执”这种执见,因此,它不能成为佛法的中坚。那么,什么才是佛法的中坚方法呢?太虚认为就是精细的修习戒、定、慧的方法。此外,在太虚看来,科学所赖于“依归”的唯物论“颇近小乘俗谛”,“又近于大乘唯识现量性境”。唯物论既讲物质又讲精神,小乘教理也讲物质与精神,大乘唯识宗更认为物质与精神是天地、人物的两个显著的现象,因此三者相似,可以互证。大乘唯识宗还可以帮助唯物论消除不足,更好地发挥作用。太虚这样硬性比附三者,说明他对唯物论并不真正了解。因为唯物论虽然也讲物质与精神,但认为前者决定后者,这是与大、小乘佛学都不同的。

做了上述对比后,太虚总结说:佛学是超现代科学的更高科学。

在我们看来,太虚认佛学为超科学,并不意味着否认佛学为宗教。查阅他同期发表的文章和讲话,就会发现他多次谈到佛学是最高等的宗教,还强调“唯有佛教乃能摧破一切宗教,融收一切宗教”。这样一来,太虚的真实意图就露了端倪,他是为了取得教内外人士对佛教改革事业的认同。具体而言,肯定佛学为科学,是期望以此减轻教外人士的压力;强调佛学为更高级的超科学,则是为了取悦教内人士,减少除旧布新的阻力。而其改革佛学,又是为了“建立现代佛学,化导现代社会”。本来,佛学中到底含有多少科学内容,精通佛学和熟谙新文化的太虚应该是很清楚的,而他一意夸大佛学中的科学成分,正是为了上述目的。

作者: 李少兵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