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通向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经中之王,万佛之母”,佛家修行的无上经典。最纯明通透,最坚固锐利,被世人喻为“能破一切烦恼”的佛门至宝,以图解入佛经,清晰的视觉思维和图文的交织互补令读经化繁为简,秉承方便的传统,文字轻松洁简,你与佛法的沟通不再有障碍。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刚经”所带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金刚经》,为其进行注疏。尤以唐宋来盛极一时的禅宗,与《金刚经》更是结有深厚的因缘。禅宗大德,六祖惠能禅师,是因为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激发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之外去亲近五祖,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是豁然大悟了。本来禅宗是依据《楞伽经》修行,但是,自惠能大师以后,就是依据《金刚经》了。所以,金刚经在禅宗,是特别受重视的一部经典。
之所以受重视,是由于中国佛教自身的特点。中国佛教一是重实行:如台、贤、禅、净各宗,都注重行持,尤重于由静定思虑生发智慧的体悟。二是好简易,中国人的习性好简,卷帙浩繁的经论,是极难普遍流通的。鉴于这部《金刚经》既重般若的悟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又不繁复艰涩,恰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能特别流行!
《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是解决心的问题。一开始先提到发“成佛”的心,然后是降伏虚妄之心,而后又是清净心,等到证入涅槃之后,心不再迷茫,连一丝丝的烦恼都没有了。助人脱苦离难,不生烦恼,这就是金刚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样,这也是佛法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幸福。现代的心理医生解决的只能是个别人的问题,而一种千年背景的哲学思想,则能够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有识之士,已经将眼光投向了这样的经典,比如探讨《论语》与人生智慧、研究《老子》与人生幸福。而实际上,最直接针对烦恼、欲望的“心灵鸡汤”则是这部旷世经典《金刚经》。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的不安定的烦恼因素。这恐怕是现代人最急需的一剂心灵良药。
《金刚经》虽然只有5000多字,读起来也很容易上口,但要参透却很难,甚至入门都不容易。因此,千年以来无数高僧大德、国学大师都殚精竭虑,注疏详释,试图为世人开启这扇通向人生无上智慧的“金刚之门”。也正是因为阐释太多,理解殊同,导致对同一概念有诸多版本的解释,这使得许多初习《金刚经》的人常常陷于更大的迷惑,致使《金刚经》成为著名的“难读之经”。
本书以图、文相谐的视觉思考逻辑,通俗易懂的图解方式,让这部经典的要义呈现出来,将繁琐叙述以图表方式简洁表述,将抽象概念以形象可视的画面展现出来,并配以相关佛教事物的精确图绘,同时辅以大量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以使对一部佛经的阅读,变成一次生动有趣、富于智慧与启发的探索。并使它成为一小扇通向人生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相信本书的出版,会让这千年的智慧,洞穿时空,成为现代的人生指南。
**图书目录**
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经卷
编者序:通向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悬论:叩响《金刚经》之门
1 经名的分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2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邓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3 修行成佛的下手处:解决“心”的问题 / 4 修行与圆满:《金刚经》中的人生观 / 5 佛眼中的红尘:《金刚经》与世俗世界 / 6 《金刚经》在中国:佛文化的重要流变 / 7 译经第一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 8 皇权的功德:帝王与《金刚经》 / 9 民间注疏的力量:深入中国文化 / 10 《金刚经》与禅宗:从六祖开悟到《坛经》现世
第2章 开场:导入说法的情境
1 从证信开始导入:说法缘起的情境线索 / 2 《金刚经》序曲:佛祖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庄严 / 3 佛佗身边的僧侣团队: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的集体修行 / 4 尊严与乞讨:佛家乞食制度 / 5 无言的般若:解析佛的教育手段 / 6 佛陀是个好榜样:从最平凡处入手 / 7 修行与入世:佛法不离世间 / 8 禅定的妙用:一念入定般若生 / 9 顿悟与渐修:修行佛法的两翼
第3章 成佛的必由之路:正知正见生正信
1 “解空”者点破玄机:须菩提的请法 / 2 成佛之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3 小乘与大乘:度众生和度自己 / 4 意会与言传:问答之间的微妙 / 5 护住真心的第一步:度生离四相 / 6 众生解脱的不同境界:无余涅槃与有余涅槃 / 7 做菩萨的窍门:不住相布施 / 8 无限广大的布施福德:像“东方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 9 求佛法与拜偶像:小议真佛不住于相 / 10 成佛的资粮:福慧双修一举得
第4章 一念生信心:通往般若的门坎
1 信佛须正信:真实的信心源于正确知见 / 2 人人都是未来佛:众生佛性平等 / 3 五个五百年:佛运消长的史观 / 4 持戒与修福:生“实信”的基础 / 5 一念生清净心:信心与顿悟 / 6 大得无所得:般若性本空 / 7 渡河不须舟:不要迷信工具 / 8 圣贤之别:一切无为与因果 / 9 福德性本空:财施与法施的较量 / 10 般若与方便:一切诸佛绵从此经出
第5章 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才能真信仰
1 小乘四圣果:修行当中的得与舍 / 2 须菩提的“果”位:第一离欲阿罗汉 / 3 庄严净土:心净才是真清净 / 4 身如须弥山王:修果不住果 / 5 身如须弥山王:修果不住果 / 6 多少是多:福德的再次考量 / 7 持经即是求佛:《金刚经》的地位 / 8 “金刚”最如意:经名中的缘由 / 9 得意而忘名:名相非真相 / 10 法身与报身:如来的三十二相 / 11 慧眼识真经:第一稀有 / 12 清净是道:信心与功德 / 13 第一稀有之人:由六祖惠能说起 / 14 第一波罗蜜:般若最殊胜 / 15 功德再次较量:身布施与法布施 / 16 大乘不乐小法:伟大的菩萨事业 / 17 忍辱波罗蜜:坚定离相则能安忍 / 18 菩萨的境界:离一切相 / 19 如来的信誓:一定是真活 / 20 火种的力量:佛法复兴的希望
第6章 通达才能无漏:修行的真谛
1 菩萨的清净心:心发实无有法 / 2 最难舍离的“我”:大乘修行的主线 / 3 佛祖无所得:佛法无实无虚 / 4 真正的菩萨:一切圣贤通达无我 / 5 佛的“五眼神通”:佛眼悉知悉见 / 6 通达要通心:“心”的相对论 / 7 福报的因缘:无得才是得 / 8 如来从何而来:求佛不如求己 / 9 拈花示众的妙法:不说而说的法 / 10 佛法和修行的关系:登岸就弃船
第7章 实践证真知:证悟就是与真理结合
1 圣凡无差别:众生都有成佛的根基 / 2 不足为凭的身相:观佛与见性 / 3 不偏执一端:佛法不断不灭 / 4 不贪才是无量:菩萨修福不为己 / 5 何谓“如来”:真理无所来 / 6 超时空的“一合相”:微尘中见大千 / 7 从对佛法的理解谈起:佛的真实意图 / 8 六如的比喻:一切有为都所得 / 9 大欢喜的结局:金刚法会圆满
附录1 北朝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2 南朝真谛《金刚般若罗蜜经》
附录3 隋代笈多《金刚能断若波罗蜜经》
附录4 唐玄奘《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5 唐义净《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6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弥勒菩萨偈颂
附录7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附录8 历代《金刚经》论、注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