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比丘尼的出家经验与社会关怀(二)
2008年04月01日 09:11法华论坛  【
相关标签

在僧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的表现,其实女众是很强的。女众不但担任各道场的基层工作,我们试看很多道场本来是男众道场,后来不得不变成男女都有,为什么呢?起先也许这个比丘确实要维持比丘道场的纯净,可是他少了很多老妈子,没有人帮他擦地板,没有人帮他煮饭菜,,那厕所脏了要命,于是不知不觉,他也会乐意有一些女徒弟。所以基层工作大部分都是女众在担负。女众本身也比较有先天的母性倾向。所以很多信徒反而比较乐意接触比丘尼。 

比丘在传统价值观中,不但是原来的男性沙文主义,再加上到了僧团以后,又端出很多男性戒律里面似是而非的观念。除非是谦和的、有自省能力有智慧的比丘,不然很多放不下身段,也容易让人不乐意亲近。所以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这绝对不是偶然。你试问很多信徒,他乐意接近女众的法师是为了什么?他们会感觉到女众比较可亲。 

再来就是,女众在台湾佛教的权力机构之中并没有站很重要的地位。好象女众也不是很在乎这些事情,从来也不没有介意说佛教会的体系里面为什么女众分配名额不匀,为什么女众没有担任理事长之类的?这个可能不是他们所计较的范围。但是她也并没有被严酷的箝制。就是因为佛教没有权力集中的中央教会机构,因为它不是金字塔型的。佛陀时代,每个地方的僧团有它内在的民主,僧团与僧团之间有互相的交流。但是僧团与僧团之间没有再结合成为更高的权力组织来统辖僧团与僧团。这样的松散组织一直沿袭到中国,等到中国因为有教难,比如说当时很多知识份子排斥佛教,想要征收庙产来做学校,很多的异教徒要侵犯佛教,政府的官员觊觎佛教的财产,这时候佛教为了自保才产生「中国佛教会」。 

这种佛教会的结构,表面上是金字塔型,可是它权力不是由上而下的,它是由下而上的。所以这样的松散结构它没有直接指挥寺院,而让寺院必需照它这么做的权力。因此这样的结构也导致佛教,说难听是一盘散沙,说好听就是说比较有大家的自主空间。固然也会产生卢胜彦清海之流的,来扰乱社会的视听。可是同样的,也比较没有内在的迫害,没有因为由上而下达的权力迫害。总是这样的权力结构如果太过集中到金字塔型的,它容易僵化、保守。僵化保守的体制经常都是先为既得利益去维护,或者既有的观念去维护它。很难去创新,接受新观念。 

当我们看到原先佛教很多人羡慕天主教的组织严密、动员力强。但是现在相反的,很多天主教的人,也许他会羡慕我们佛教的女众出家会有蛮高的地位,相反的,他们到现在还是为女性能不能晋铎或封牧在争吵不已。甚至于只要有哪个教会比较开明,想要让女性晋铎,就会立刻走光很多教徒说他要跑到另一个比较正统的,还在维持男性晋铎的教堂。可以看的出像金字塔型的结构它确实在保守僵化的源头,佛教它因为基本上是松散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女众叫法师有什么不可以,男众叫法师,女众也一样叫法师。男众叫和尚、大和尚,女众叫和尚尼,它并没有特别对女性名谓上的排斥。 

职位上有没有特殊排斥?没有特殊排斥!到现在中国会的权力结构并没有规定女性只能够怎么样,女性不可以担任理事长,它没有这样的规定。只是大家自然选出来的是男性而已,这里面其实也包括女性不太热衷权力。她不太热衷跑到权力中心担任最高领导者的职位。所以一般来讲权力斗争、权力倾轧,女性参与的人不多。也许女性她顶多是说,因为都是在执事的局限中,局限了她的眼光,局限了她的心胸。所以有时候难免心胸狭隘、境界不能广远,老是在人际关系中打转的,这个才是比较属于女众的问题。真正来讲,运用权谋去做倾轧都是女性不参与的。 

所以大体来讲,女众在台湾还保持社会上或者教界中人比较大的好感,有时候也是这个原因。这些女性们因为没有婚姻的羁绊,再加上没有教团社会力的压抑,所以她的创造力显然是非常的增强。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女性在佛教中是女强人,她可以独当一面的建寺院、照顾信众、教导徒众,做一些其他社会的公益事业等等。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当女性她没有受到这些外在的世俗规范箝制的时候,其实她表现出来的活力是很惊人的。 

作者: 释昭慧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