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至清四川地方官员与佛教关系述评
2008年10月29日 14:34四川社会科学院  【

捐献工资参与佛教事业是官员亲佛信佛的常见方式。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冬,漕使符行中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报恩寺(又称光孝寺)捐俸钱十万修建佛牙楼,引起士民的强烈反响,踊跃捐献,未几功成。

(三)高级官员巨资信佛

高级官员对佛教也不遑多让。北宋时曾升任参知政事的赵抃曾经两次出知成都。他第二次入成都。“成都府西楼之西北隅,有庵曰圆通,中奉观音大士像,迨治平初,今史馆相韩公之所建也。”赵见其编竹覆茅,每年都要维修一次,极为麻烦,“于是命工凡楩、楠、瓦、甓易而新之;又增饰其像而尊安之”。为纪念此事,赵写下《圆通颂》六首,引来官员唱和者18篇,熙宁七年(1074),全部诗作刻石上碑。从赵的《颂》和周直孺、吴师孟、侯溥的和诗来看,这些官员对佛教的教义、历史、菩萨、公案、掌故等都相当熟悉,对观音菩萨及其神力也是深信不疑。

唐宋时,成都城内有两个大寺,一名大慈寺,一名圣寿寺,分据东西,相望并峙。大慈寺至宋时有96院,号称第一大寺,圣寿寺至五代时有36院,屈居第二。后蜀宰相王处回为圣寿寺舍宅扩充寺基,并买下五院合为一院的崇真禅院。北宋中期时的成都人吴师孟交代得很明白:

敕赐大中祥符禅院者,唐元和圣寿寺三十院之一也。然自系敕额,不隶于寺焉。孟昶为蜀,檀越主枢密使王处回字亚贤之所建也。伪广政九年丙午(946),实晋少帝开运三年也。亚贤舍私帑,买毗卢、百合、法宝、罗汉、七俱胝等五院,合而为一。其年七月二十四日,僝工缔构之初,鼎新大壮,一椽一甓,皆不即旧。至十三年庚戌岁(950)二月迄成。土木之盛,冠诸罗摩,号曰崇真禅院。佛殿、法堂、僧堂、客馆、斋厅、净厨,乃至波演那舍,应用什物及诸犍稚,罔不备具。自开运以来,名画事相,遍满其间。轮奂潇洒,实大殊胜,无虑四百楹有畸。僧堂南北构二堂二龛,蓄秘典两藏。

以一人之资“鼎新大壮”,达到“冠诸罗摩”的四百楹,加上内部豪华装修及饰物,王宰相的雄厚财富及出手阔绰的豪气,令人惊诧和叹服。但唐末五代时,四川相对安宁富庶,也为王宰相聚敛财富、慷慨布施创造了经济基础。

(四)封疆大吏全力兴佛

从南北朝开始,信佛的官员捐献宅院作为寺庙成为风气。唐代中期,成都又增加了一座新寺院圣兴寺,四川当时的最高军政长官、号称唐时“好佛三相”之一的杜鸿渐捐:“成都府城之东偏有寺,曰圣兴,御史大夫王承俊之宅也。大历(766-779)初,杜鸿渐领东西川节度使,改为永泰寺。”

作者: 向世山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