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是大正13年,善慧师及觉力师率团赴鼓山授戒一事的相关史料。由此史料可知此次台湾人僧侣五十八人的鼓山授戒,显示出台闽佛教因传戒所促成的交流情形。此交流的关键人物是善慧师及觉力师。善慧师所住持的灵泉寺,先后在纪元1909年第一次传在家二众戒时,请鼓山涌泉寺圣恩师前来教导丛林行事法节仪式及佛事道场唱诵;[40][40] 纪元1917年,因庆祝新建的三塔落成而举行水陆法会,为此法会请来中国七塔寺前住持岐昌老和尚即水月师及其徒灵意师及改革现代中国佛教的太虚大师主持,法会中太虚大师除了主坛之外,也从事弘法布教,并参访台湾佛教中学林,且南到台中参观佛教寺院,还有与日本人僧侣相叙交流,暸解当时台湾的佛教及日本的佛教。因此,笔者虽不敢断言太虚大师的此趟台湾游,对他日后的改革中国佛教有多巨大的影向,但我想也不能说没有吧![41][41]
至于觉力师,他是来自鼓山涌泉寺的和尚,在来台之前,就已任过鼓山监院之职,辅助古月方丈即振光古辉和尚,远赴南洋诸岛、菲律宾募款,并且到过日本神户,在华侨界说法传教六个月。纪元1912年,在弟子妙果师礼请下第二次来台,并与妙果师共创法云寺,后来法云寺成为北台湾三大佛教的重镇之一,而且法云寺派成为台湾佛教四大派之一。还有因苗栗与新竹地缘的关系,新竹香山一善堂的斋姑拜他为师者不少。纪元1925年觉力师为她们争取南赢佛教会在一善堂,开办女众特别讲习会,从4月15日起为期六个月。又纪元1928年(昭和3年)法云寺第七次传戒,根据同戒录,时有二百十七位戒弟子,其中女众弟子就多达一百九十七位,
页263
而一善堂出身的有三十八位。又在法云寺内设有女众修行的研究院,[42][42] 如此在同一个寺院道场,允许男女众共修共住的情形,是否鼓山就有,目前不得而知?不过当时觉力师为女众开启了学佛的大门,是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在原本是男众僧侣天下的台湾佛教界而言,这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一直到大正7年底为止,台湾一直是无比丘尼存在似的,据《报告书》说:在本岛俗称尼寺,有过着尼僧生活的妇女居住之,然而这些都是斋姑住的斋堂,而非认可的尼院尼僧。凡照之清律的僧尼者,不可不皈依佛教,受其戒,剃发着僧衣,如新竹净业院,具备寺院的格局,就是如在住的老妇,亦具尼僧的条件,可是其尚未落发。总之台湾可说无尼僧。(页76.自译)
大正8年3月出版的《报告书》,对台湾佛教界有斋姑即菜姑无尼僧存在的情形,作了如上的报告。据此报告,可以知道大正7年底以前,台湾纵有带发修行的菜姑,但却无落发受具足戒的尼僧,应该是史实吧!在此值得注目的,是如此的现象,闽南也是相同。[43][43] 不过到了大正8年11月(纪元1919)台湾方面有了改变,根据大正8年《开元寺同戒录》可以发现当时受比丘尼戒者有79位,由此可知1919年台湾佛教界已出现了比丘尼。又昭和六年(纪元1931),任职在新竹州内务部长的中岛觉之氏〈佛教家?使命?就?〉(《南瀛》卷9之5.页5)一文中说:特别可说是本岛的特色,是尼僧很多的事,此事与本岛社会状况照合,而有需要大大注意的地方。……(页5.自译)在本岛女子出家而为尼僧,又食菜人是非常的多,可是说到如此多数的人出家的事,我想不正好是说明女人的地位,实际上是那样悲惨的事吗?(页11.自译)
上述中岛觉之氏之文,告诉我们尼僧很多是台湾佛教的特色,而台湾尼僧多、菜姑多,正是反映女子在家庭社会遭遇悲惨的史实。在此先来谈尼僧很多的层面,根据上揭的史料(页258~261),整理如下:A 纪元1919年开元寺传戒时,比丘八十四位,比丘尼七十九位。B 纪元1923年观音山凌云禅寺传戒时,比丘八十三位、比丘尼五十八位。C 纪元1924年鼓山涌泉寺传戒时,比丘八位、比丘尼五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