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5:未能迎回神往已久的观音宝像,慧锷和尚遗憾终生,在他圆寂的四百多年后,公元1299年,被后人称为一山一宁国师的普陀高僧受宋朝皇帝委派出使日本,他旅居日本二十年,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精妙佛学,实现了慧锷的宏愿,更给当时处于敌对的两国带来了和平,1993年9月,日本国中国观音灵场会第三批友好交流团朝圣普陀山,并把日本33座寺院的33尊精美的观音像,供奉在"不肯去观音院"中“慧锷大师纪念堂”的两侧.从这些来自日本的观音塑像中,我们或许可以想见当年那尊“不肯去观音”的庄严宝像。
主持人: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有这么一种说法,说他最早是印度的原始信仰中间的一位善神,他的形象是一个小马驹,所以最早的观音叫马头观音,后来佛教建立以后呢,就把这位印度人民最喜欢的善神就纳入到了自己的系统中间,所以我们最早的观音叫做马头观音,当然我们现在在中国已经很难见到马头观音的形象了,但是在日本的山口县的龙藏寺,他们的主殿里头供奉的还是马头观音的形象.
解说6: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的法像原本是男像,传入中国后,特别是在鼎盛的东土大唐,庞大的佛教信众认为,菩萨早已脱离了人间凡胎,本应无性别之分,再加之女性信众的大量增加,使得女像观音逐渐成为观音造像的主流,不仅观音的五官女性化了,连她的体态也塑造得婀娜柔美,曲线动人,极富女性魅力。
蒋先生:文化大革命之前,我们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佛像,听说是有一万多尊的佛像,那么当时就是确实有一部分佛像是显示男性的,那么也就是证明,当初传入到东土的初期呢观音菩萨,他应该是一个男身像,唐朝之后,就是应该女性像的居多。
解说7:宋代以后,由于理学盛行,观音造像也因此受到影响,没有了唐代的妩媚和暴露,却多了几分中年妇女的慈爱和包容,人们亲切地称其为观音娘娘。在漫长的世俗化演变之后,观音菩萨日渐演变成爱与美的化身,她以慈母之爱、女性之美,以及至高无上的法力,赐予世人平安祥和。
PART2:
解说8:普陀洛迦在梵语中的意思是一朵美丽的小白花,它是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说法布道的地方,对于观音圣境,中国唐代高僧玄藏在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普陀洛迦山位于印度南部的海域,山顶有池,水从池中流出形成大河,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最初就在这里来往悠游,感悟生命和佛法,而在中国,普陀和洛迦最终演变成了两座山的名字,在普陀山的东南,洛迦山孤处海中,犹如一尊仰卧在万倾碧波中的海中卧佛,相传,洛迦山是观音得道之地,而普陀山则是观音显圣之处。
蒋先生:传说观音菩萨修炼在洛迦山上,宏法在普陀山上,当他修炼成功以后,他得道以后呢,他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发扬光大,当时呢他就想借旁边这个山,那么相传旁边这个山就是现在的普陀山呢,历史上是一个蛇岛,有一条大蛇精在这里修炼,那么观音菩萨提出来要借这个地方,蛇精不肯让,不肯让,后来就是菩萨跟蛇有一个斗法。
主持人:斗法。
蒋先生:斗法呢,蛇精说这个地方是永久性是我的,我圆一圈我就可以把这个山。
主持人:把这个岛给包起来。
蒋先生:包起来,那观音菩萨说行,你如果能真圆起来我就不要你了,那么蛇精它一变就伸长了,长了以后,当要圆到一起的时候那个山就长了。
主持人:长大。
蒋先生:再要长一点这个山再长大,又长大了,那个蛇精毕竟功夫有限,最后就斗败了,那就被观音菩萨收为徒弟了,所以从洛迦山过来到我们这个紫竹林南面有一个西方净苑那里,有一个叫“观音跳”,很明显的一块巨石上面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脚印,那么相传是观音菩萨第一个落脚的地方就在那里。
主持人:从洛迦山跳过来的时候,对,落脚就踩在那个石头上头。
蒋先生:落脚就踩在那个地方,那么从此以后就在这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