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镇,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其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是说创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二是说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三是据宋、大地方志记载,为五代吴越王钱摆所建。
根据佛教界和有关学者分析、考证,认为龙华寺创始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唐垂拱年间正式建立殿堂,形成一定的寺院规模。
龙华寺的创始人是康僧会。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他从交趾(今越南北部)来到建业(今南京市)。康僧会向孙权宣扬佛法,并通过烧香祈祷,得到佛舍利十三颗,吴王大喜,下令营造十三座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在吴王孙权的支持下,康僧会在江南一带广传佛教,使吴地的佛教一度呈现出繁荣景象。
唐垂拱三年(687年),皇帝曾赐给龙华寺五千贯钱,四干纱锭,用于建筑圆通宝殿等殿堂,这是龙华寺有殿堂的开始。唐代诗人皮日休的《龙华夜泊》诗,描写了唐朝龙华寺的景色:“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宋元时期,龙华寺规模有所扩大,佛事繁荣。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朝皇帝将龙华寺改为“空相寺”。随后又赐给“空相寺”匾额,拨款重修大佛殿、宝塔,新建白莲禅院。可惜元末毁于兵燹,殿堂毁坏,僧众离散,唯龙华寺塔尚存。
明代龙华寺得到全面修复,成为上海第一名刹。永乐年间复称龙华寺。修复后的龙华寺,寺院规模雄伟。“绀殿蕊宫,檐牙复道,近古土木所未有。前辟放生池,筑施食台。其他隐室窈窕,林木翳瑟,遂为五葺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