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记之五:探访桑耶寺
2007年06月04日 14:37凤凰华人佛教  【

相关链接

桑耶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  

桑耶寺,在山南地区之扎囊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乡的哈布山下,即扎玛山麓。为8世纪中叶墀松德赞时始建的吐蕃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典型佛教寺院,是吐蕃及后来西藏地区的重要佛教活动中心。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耶寺,亦称“邬策钦莫寺”或“大法轮寺”等。它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也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遗迹,是藏族古代文化宝库之一。

寺院建筑;8世纪中叶,吐蕃赞普墀松德赞(755~797年在位)大兴佛法,迎请寂扩和莲花生入藏,仿古印度欧丹达普黎寺(即飞行寺)格局,融汉藏建筑风格于一体兴建而成。工程历时四年,殿堂总计108间,占地面积达25000平方米,以“乌孜”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组成一座庞大、完整的建筑群,规模宏大,殿塔林立,金碧辉煌。

乌孜大殿:即“祖拉康”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坐西朝东,高三层。在殿的建筑吸取了西藏、内地和印度的构造风格;底层采用藏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层的壁画和塑像内容丰富,艺术精美。这种藏、汉、印合璧的建筑格调在西藏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人称“三样寺”。

乌孜大殿有两重围墙。外围墙范围最为壮观,四面各开一门。墙内有两层建筑:下层是宽敞的回廊,每边各有列柱二排,每排有八棱形柱22根,在四门廊处增柱一排:东、西门廊为6柱,南、北门廊为4柱。皆有石柱础,多呈覆盆形,石础上雕有莲瓣、升云纹、桃心、方框等。回廊的墙壁上满绘壁画,尤以东大门内左侧的壁画最为珍贵,有杂技、舞蹈、体育等内容;上层是僧舍,僧舍前有一排方柱的回廊。内围墙规模较小,亦有两层建筑:上下层皆有一排方柱的回廊,只是下层西、南、北三面各有3间密室,上层三面还各有一间5柱的库房地产。回廊满绘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技法高超,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形象写照。

乌孜大殿底层分为两部分:前为经堂,后为佛殿。经堂面阔7间进深4间,其左侧供有松赞干布(617?~650、墀松德赞(730~797)、汤东杰布(1385~1464)和四尊祖师塑像;右侧为七尊祖师塑像。经堂内悬挂着大小幡幢,多姿多彩。经堂与佛殿之间有三道殿门,门上有龙和升云纹等雕饰。围绕佛殿有一周回廊,回廊两壁遍绘壁画。佛殿地基抬高,殿内有明柱10根,呈八棱形,皆有石柱础,柱头没有雕饰;天花板上依据时轮金刚、极乐世界绘成团花图案;殿内壁画遍绘千佛像。佛殿后部及左右筑有厚达4.3米的隔墙,直通三层,反映了早期建筑坚固古朴的特点。佛殿内主供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像(系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像高3.9米,肩宽1.8米)头戴高冠,内着僧祗支,外着右袒式大衣,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在释迦像前方左右两边各有5尊菩萨(高4.2米)和1尊护法神尼塑像,属早期作品。佛殿后列置经架,满置经卷。

乌孜大殿中层有明廊、佛殿等建筑。明廊有柱8根,呈八棱形,两壁绘满壁画:南壁绘有莲花生的传记画;北壁绘的是早期桑耶寺全景图。大门两侧为厚约1.3米的板壁夹墙,门上即是同样宽度的门楼。据说当时第一个来到桑耶寺的洛扎瓦大译师就住在此门楼上。佛殿主供三尊合金铜佛像,中间为无量寿佛。殿内壁画均为“藏传佛教故事”。

大殿上层是五顶相峙,按印度法式建造。殿中主供大日如来(五方佛之主尊)佛像,两边塑有阿閦佛、宝生佛、不空佛、阿弥陀佛和文殊、弥勒、观音、普贤、大势至、虚空藏、地藏、除盖障等八大菩萨,四角塑欢喜佛。

作者: 秦玉   编辑: 梅文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