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范围与佛教慈善政策
2008年11月19日 15:37凤凰网华人佛教  【

其次,为何用咒语和宗教仪式治病术士与用药物和手术为人治病的医生长期并存共生,二类医者的治疗理念、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截然不同,但是二者的治疗效果常常非常相似,这两类医者应该是相互排斥还是相辅相成,或者一个人是否应兼有这两种治病救人的本领,术士所用的咒语、魔法和宗教治疗方法发挥作用的基理是什么,还是个存有争议的议题。与此密切相关议题是,为什么宗教治疗方法长盛不衰,为什么疾病流行常导致宗教治疗介入,为什么历史上宗教治疗方式总是比医生的治疗更加廉价而更易于被广大普通民众所接受?为什么西方国家历史上存在大量传教士通过传播福音和强调诚信治疗疾病的奇迹和神迹?为什么宗教信仰能够使病人战胜疾病痛苦,安详和毫无恐惧地死去,升入天堂,获得永生?

第三,神奇魔法力量治病救人已成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是否有魔法和神奇力量的存在已成为医学届与宗教界之间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成为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间的争论。如何理解和解释宗教信仰的神奇力量,如何说明宗教信仰与生理疾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析宗教信仰对生理疾病影响,如何通过宗教信仰力量预防治疗生理疾病和降低痛苦,如何探寻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作用模式,这是多学科感兴趣的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以往存在的先知医学、占星术、魔术疗法、神殿医学等宗教医学去伪存真,批判性吸取有益营养,探索宗教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成份,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不能因为知识有限而简单冠之以“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因为虔诚的祈祷和真诚的忏悔既可以带来心灵安宁,又可以带来微妙生理健康和心情舒畅。

第四,如何科学合理区分精神心理病人和拥有宗教信仰的信教人士,哪些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属于医学的精神心理健康范围,哪些言行和想法属于宗教信仰和心灵深处基本范围?这个问题关键是探讨疾病宗教治疗手段和非宗教治疗手段异同之处,疾病本质和病因,因为疾病不仅涉及医疗技术和临床治疗,而且涉及个人、社会、宗教信仰和社会行为结果,净化和献祭仪式、魔法咒语、牺牲祭品、白大褂和安慰剂的象征性意义是医学体系的部分,从语源学角度看,神圣(holiness)与治疗(healing)是从同一词根(wholeness)演化而来,拯救(salvation)和有益健康(salubrity),治疗(cure)和照顾(care)、仁慈(charity)由同一词根演化而来。虽然如此,身体和灵魂,精神与肉体,才智与精神,宗教与医学,医生与牧师逐渐区分开来,同时圣洁与治疗,医学与宗教,肉体与信仰,唯物与唯心、生理与心理是高度相互依赖的。从本质上说,宗教信仰基本功能是治疗灵魂,医学基本功能是治疗疾病,二者都是解决问题。

第五,如何充分利用宗教信仰和宗教理论,挖掘佛教和各种宗教理论中科学合理的要素,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弘扬宗教平等博爱理念,纯洁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预防、治疗人们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建立现代疾病观和慈善公益事业,社会服务体系,将生理疾病、肉体痛苦和精神障碍、心理疾病整合起来,为全人发展提供连续和综合性服务。例如欧洲国家的医院护理起源于宗教护理团体,所有宗教团体都有照顾穷人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责,医院的经费由慈善捐赠提供,医护人员由宗教团体提供,这包括精神心理健康服务。

作者: 刘继同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