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266
1936年人数增加到一百四十位(一说是一百二十位曾景来氏文),其中有比丘尼及优婆夷,可以说是座台湾最大的女众道场。如此众多女众的道场,应有其吸引人来此修行的条件,慧云师说:「迨入龙湖庵,见庄严之气象,知为女众清修道场,禅诵殷懃,器无声,恍然如入江南名寺。」这是纪元1929年,慧云师自中国来游台湾时的感言,又高执德师之文也告诉我们龙湖庵在当时的台湾是有好评的,而如此的好评,主要是来自她们的修行生活很有规律的缘故,这个规律,是一天五堂功课。这五堂功课,可能是除了早、晚、午供三堂之外,加上念佛坐禅二堂吧!而此念佛坐禅,应是指的宋朝以来的禅净双修。又如此的修行生活,是受到来自闽南的会泉、会机二师的指导。会泉师(纪元1874年~1943年)是福建同安人,名明性,别号印月,自署华满,晚称莲生道人。[48][48] 民国13年任改制后(即改选贤制度的十方丛林)的闽南厦门南普陀寺的第一任住持,后与转逢师于民国14年创办闽南佛学院并任院长,致力于僧侣人材的培育。[49][49] 至于会泉师与台湾佛教界的关系,是指导了上述龙湖庵女众的修行作息,但说不定大岗山超峰寺的功课,也是接受了他的指导吧!除此之外,他与月眉山灵泉寺也有些关系,释东初师在他的《中国佛教近代史》中说:民元应台湾佛教人士邀请,赴基隆灵泉寺讲《金刚经》。(页814)
由此可见会泉师与台湾佛教界的关系,是始见于纪元1912年,直至1920年其关系仍然不断,值得吾人注目的,是他在民国14年(纪元1925年)创办了闽南佛学院,而此学院与台湾留学僧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不过关于此课题,笔者将留在下一节再来探讨。话说闽南的僧侣曾来过龙湖庵,但有史料可考的,尚有良达师、慧云师等。关于良达师,乃中国兴化人,为福州鼓山涌泉寺僧,曾于大正8年来台任台南开元寺四众戒坛的羯磨阿阇黎(大正8年《开元寺同戒录》)。年七十余,昭和7年(纪元1933年)渡台,曾挂锡台中市宝觉寺,与施斌宗师、蔡均师同台布
页267
教。[50][50] 至于慧云师应是闽南佛学院出身的人,他与中妙师是同学(《南瀛》卷6之3,页48.林慧云〈黄中妙大师事略〉、昭和3年5月1日)。他的来台,是在纪元1929年(或是在1928年的夏天[51][51] )及纪元1934年。1929年的造访台湾,曾挂锡于台南法华寺及开元寺,并在真常师的相陪下,游锡屏东诸佛剎,大岗山超峰寺、龙湖庵等。此次慧云师来台,在开元寺与林秋梧师同住一寮房,曾就思想方面做讨论一事,[52][52] 是值得注目的。因为林秋梧师是位留学日本驹泽大学,且很有思想见解的人物,详细情形,留待下面一节再作介绍。至于1934年的来台,是应开元寺落成授戒法会之请,此次来台除了帮助开元寺传戒外,并为龙湖庵写下了万年簿序,名之为〈大岗山龙湖庵万年簿序〉。[53][53](二)、台中后里毘卢禅寺
其次谈到台中后里毘卢禅寺,慧庵在〈毘卢禅寺概况〉中,作了如下的叙述:昭和2年夏,从事建筑,远近闻其义举皆慕而捐助之,行将三载,本殿及附属宿舍悉概告竣,材坚式胜,实开台湾寺院建筑一大新记录。观夫觉满老人发心之伟,妙尘姊妹继志之勇,岂独为山寺哉。……毘卢寺之大雄宝殿中,独奉释迦,摈弃在来寺院杂信之故习,表示信仰单纯之精神,此是其崇信之特色也。朝晚依自新编毘卢诵本而作大众公课,斯是其行持之特色也。复观其寺之概览,知其之组织,纯为学术研究及教育之机关,养成阐扬佛学、利世人才为鹄的,非徒结香火因缘者,此是其宗旨之特色也。据其现在之实况,既先以指导研究制,定员二十名,昭和八年度,研究课程如次:一、四分律学二、杂阿含大意三、印度佛学史四、因明论理学五、唯识学六、大乘禅学七、西洋哲学八、中国文学等。此项课程,为顺序研究起见,特分二半期教授。然佛学世学兼习者,能图坚固根本学问,以备进出社会随机说法,斯是抱渐进发展之计划也。[54][54]在这个时代,毘卢禅寺是为台湾八大丛林之一,座落于七星山麓,即广福村寺山路1000号。创立于昭和2年(纪元1927年),历经三年大殿及其宿舍均悉告竣。此毘卢禅寺的建寺缘起,是因台中县神冈乡的望族筱云山庄的吕氏家族吕厚庵之妻林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