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宗教与中华武术
2007年10月31日 09:45中国宗教网  【
相关标签

道教武术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其中又以武当功夫为代表。道教武当派以内家拳著称。武当功夫经过历代武当道士的发展,现已形成包括武当三丰太极拳、太和拳、九宫掌、武当剑等各类内家功夫的武当门派,成为有别于少林“外家”(北派)的“内家”(南派)道教武术。

道教气功与武术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武术史的发展与变革,也使道教文化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三、宗教文化与武术人文精神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从整体上影响了中华武术文化,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这种武术人文精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宗教的戒律精神塑造了中华武术之魂——武德精神。

众多的武术名家和普通习武者往往同时具有宗教信徒的身份。这样的血缘关系必然决定了其武功和武德的修炼与宗教修行的基础,即对宗教戒律的持守密切相关。宗教戒律建立在人类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是信徒日常生活及宗教修行时应当遵守的各种道德准则。武德又称武德修养,是习武者按照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以达到的高尚的道德境界。戒律是宗教伦理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武德是武术伦理道德观的题中之义。所以,宗教戒律精神和中华武术精神有着可以会通的道德基础。

虽然现代武术界公认的道德观念与佛教、道教的戒律有所不同,但也有不少共同点。以佛教为例,尤其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根本戒律,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在佛家慈悲戒杀之心的影响下,少林武功强调练武的宗旨在于锻炼体魄、自卫防暴,严戒恃艺妄用,恃强凌弱。道家武术也明确提出以“我命在我不在天”为指导思想,提倡刻苦习武健身、修心养性,以“德”自律,培养自己的高尚武德和人品。

戒律精神是宗教的根本精神,武德精神是中华武术之魂。宗教戒律的基本精神是“防非止恶,行善积德”。中华武德的基本精神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可见,对于宗教信徒和习武者来说,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价值理念的实现上是可以一致的。对于历史上众多宗教信徒与武术家身份合而为一的人们来说,宗教戒律精神和中华武术精神则更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作者: 熊华 施东颖   编辑: 薛斐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