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殿是一座铜铸成的仿木建筑物,铸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中国现存四铜殿之一(其它三铜殿为北京颐和四万寿山铜殿、湖北武当山铜殿和昆明鸣风山铜殿)。据《清凉山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五台高僧妙峰集全国十三省布施,计十万余斤,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峨眉山,一置五台山。均于湖北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前二者已失,显通寺这座为仅存。铜殿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上层四面,各有六块格扇,下层四面,各有八块格扇。格扇内壁铸有佛像,重重叠叠,号称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铜铸大佛,故称“万佛朝如来”。格扇外壁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共36幅。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丹风朝阳、喜鹊登梅、犀牛望月、玉兔拜月、牡丹出瓶、狮子滚绣球、老鼠盗葡萄等,十分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情趣。这座铜殿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巧妙的布局,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造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殿前原有同期铸成的五座铜塔,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合五座台顶。从前香客因天寒路远等原因,无法——朝拜诸台顶,即礼拜此五塔,以为弥补。可惜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寇掠去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高13台,层各8面,高8米,直径2尺,塔身铸满佛像、图案和各种铭文。底座正方形,四角名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和头顶塔身。西塔下层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相传康熙见其特别小而感叹道:“好大的土地?”谁知话音刚落,土地连忙叩头,感谢皇上的赐封,从此便以山西大土地自居了。
铜殿两旁又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最高层的藏经殿,俗称后殿,原放藏经,现辟为文物陈列室。其中手工艺品有北魏孝文帝时黄金镇风印和铜铸旃檀佛,南北朝的石雕观音和胁侍玛萨,清代烧制的济公和尚瓷像、苏武牧羊花瓶、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铜铸刘海戏金蟾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件等。书画有北宋开宝年问(9邱一976年)印刷的雷锋塔藏经,元初赵子昂夫妇画的马和观音,明沈周绘的关云长,明丁云鹏在小小的菩提叶上面的十八罗汉等。最尊贵的要数原奉供五台碧山寺,现在显通寺文物陈列内展出的华严经字塔。字塔长l丈7尺,宽5尺,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上书《华严经》80卷,计600043字。绫上写字不算奇,奇的是用一部经文正好组成了一幅宝塔图案。远望象是绫上用工笔画的七级高塔,塔身嵌以楼阁佛像,飞檐吊以风钟,塔边饰以花卉,十分形象。近以细瞅,原来拼成高塔的每一根线条都是蝇头小字排列起来的。莲花的细茎,风钟的吊绳,佛像的眉毛,都是一行行的小字。难察经文起首何处,不知经文落款何方,经毕塔成,浑然一体。华严经字塔系清康熙年间苏州三宝弟子许德心用十二年功夫书成。这帧经字塔,没有周密的设计,没有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完成的。
显通寺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珍贵的文物,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