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初,金色深秋,由中国河北佛教协会和韩国《茶的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议”在赵县柏林禅寺召开了。这是世界地理、人文上的汉文化圈内大德高僧、学者专家们一次大规模的聚会。会议将对本世纪中的禅茶学术,对这一地域人们的个人修持,社会道德的融合发展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成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与此同时,现代化工业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也逐渐显露出来。表现在诸如生物物种的加速绝灭和全球气候、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传染疾病此起彼伏,加上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种种道德危机,以及当前世界范围的核威胁和恐怖主义等等,都在展示了一幅极其复杂和残酷的图像。各国人民已经普遍认识到物质与精神必须平衡,希望这种平衡尽早到来。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对这种平衡,对人类建立起良好的秩序的作用,在这一时刻愈显其价值而为人们共识。
其中,特别是以缘起思想为特征的佛教文化精神,更显出了一种无可取代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信而从之,仰而望之”,人们面对宇宙、自然、人际之间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为了不成为无根浮萍无目的飘动,渴求依托一种信仰来作为自己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现在中国提出了构筑和谐社会的目标,在人们与自然、社会的相依相生中,每个人内心的自我和谐,尤其直接反映了缘起和合、相生共存的利已利他的文化精神。而禅与茶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禅茶对我们东方民族的人来说,尤其感到有种亲和的力量,汉文化圈中的人在一碗茶中也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得到了凝聚的力量。因为地球上的水流可以不依照人为的国界自由相通。
“禅茶不二”,“万法归一”。 1200 多年前就在我们站立的这块土地上,赵州古佛“吃茶去”三字禅之所以至今还为津津乐道,并作出多种诠释。我认为三个字中的“茶”字,不一定是文字上的一个“茶”字,也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一片茶叶。想当年,赵州和尚所在的观音院是一座“荒村破院”,他本人是一位家徒四壁的“村僧”。就这样,还有人不断来“噇茶”、“借茶”。
吃不够借不到的人还口出怨言。这说明不产茶的北方,日常吃茶已很普遍。赵州禅师的“吃茶去”是要言不美,要言不繁。现在许多人对其中的“吃”和“茶”都写了大量不同见解的文字,但还有个“去”字,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个“去”也可以研究。如果我们撇开这样的参话头方式,今天这样的聚会,就是人人都在一个茶碗之中非来非去,沐浴着感知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