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经常在家里讨论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为什么世界发展到今天,物质有发展,科技有发展,人心却倒退,没有依靠,没有依托,甚至不知对错。”
“她可是清修啊。”她的道友妙音居士在手机里说。似轻嗔,似平和。
这位学佛时间比她还长,在1987年版《红楼梦》里饰演过妙玉的女演员正竭力理解我们作为媒体对她持有的关注与矛盾:不想打扰又不得不打扰。
“简直就是一个传奇。”年过五旬的赵奇勋难抑一丝激动。他与她既是老乡,又做过邻居,更是相识10多年的老友。“她这一生就演过两部戏,还都是名著里的女主角”;“生性是个内向人”,能在商场打拼出了亿万家产,“维持下去,就算不再扩大规模,养活一大帮人绝对不成问题”。
然而,她却出家了。她在声明中写道:不惑之年终于走上了我人生最重要、最正确的道路。……在家修学总有兼职之感,出家修学更能专精一门深入,这也是古大德求学之道。
我们知道她,却并不了解她。而熟谙她的人,如今对她避而不谈或泛泛而谈。那么,她呢?合掌恭敬,道一声“阿弥陀佛”,闭关修行的那扇门至此悄然合上。一张薄纸声明,任由众声纷纭,信与不信。
于是,我们仍然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曾演过林黛玉、梅表姐;俗名叫陈晓旭;现在的“妙真法师”。
现实版林黛玉?
一位网友发表评论:我以为,媒体与其去炒作其剃度详情、两任丈夫、成为富婆的过程等,不如好好分析一下她在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之时,为何却要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我们这样做肯定不是为了去做秀,为了宣传自己,宣传公司……”在她的公司,她的先生郝彤颇为无奈地向着记者苦笑。他无言继续。总之,无此必要。
“不是因为身染重疾才去出家,她的身体还很健康”;“没有心理问题,从不知道她找过‘朱海防治自杀公益机构’”;“父母对我们的选择都很支持,觉得既然决定走这条路,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郝彤说,这些年,他与她“同步进行”,共同办公、共同学佛、共同朝圣、共投一个师门,再过几天,他也要紧随其后,剃度出家。“夫妻是缘,亲人是缘。无缘不能相聚。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善缘逆缘。仔细想想,每个家庭莫不是如此。”小平头的郝彤淡然一笑。俨然,过去早已过去。
但学佛前后的妻子到底有何变化?他说,心胸比以前开阔了。“在没参悟事情本质以前,人都会有种种烦恼不快。她过去是聪明,后来是智慧。我想,她现在的快乐应多于不快乐。”
“每人每天所经历的每件事,对你一定会有影响。”他承认,饰演林黛玉一角对陈晓旭人生的影响,却否认这与她选择出家有直接关系,甚至否认我们对她性格的揣度:她并不孤僻。“红楼剧组作回忆时,她也很顽皮的。”
“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最美的一个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由《红楼梦》剧组演员欧阳奋强、陈晓旭等四人合著的《宝黛话红楼》中,她在文章的开头,十足典型的文学青年笔调。
比比皆是:“一个苍白瘦弱的女孩儿”、“那样伤心,到底为了谁?为了那孤单的小麻雀,为了那堕入泥淖的残红?还是为了那忧伤的葬花人?或是为了我自己?”、“在所有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中我最喜欢林黛玉”。
赵奇勋说她不擅于面对媒体,或者说讨厌与媒体打交道。尽管拍过戏,又是广告公司负责人,她面对镜头、话筒、公众仍是拘谨。2005年10月28日,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与净空法师、文化学者王鲁湘一起为凤凰台录制“谈论重振伦理道德教育”的节目时,那个穿紫衣的女人,紧张、不苟言笑,惟恐发表一句妄语。
她曾当众坦言过,当年能被选中演林黛玉,不是因为美貌或演技高超,而是自己的性格与气质像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红楼剧组解散后,她成了第一代北漂。为了解决户口问题,她参军进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梅表姐”正是那时的作品。”
结婚、离婚、出国、回国。“因为性格孤僻而吓跑了小保姆”,“害怕一个人独自拎着皮箱在城市里搬家”,再就是,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郝彤。
“我是1991年认识的陈晓旭的。她和郝彤两口子当时在东直门外大街40号楼住。她住9楼,我们一家和邓婕一家住二楼。”赵奇勋说。
1991年的中国广告业正蹒跚学步,国外广告业的先进理念尚未登堂入室。户外广告还未发展起来,一切理论与实践还停留在报纸广告与电视广告中。
“她靠早年与邓婕等人一起走穴和炒股赚得的一点钱做本金”,加盟长城广告公司,成为其承包经营商。
“公司最早设在亚运村交通银行楼上,创办世邦广告公司后,又搬到了方庄的一家幼儿园内。”创业之初,艰难可想而知,“我都帮过她拉客户”。这时,需要扩充交际圈,最自然不过。清高如她,也曾在酒宴上说过“有钱大家一起赚”之类的大俗话。
只有在熟识的朋友面前,她才真正放得开。“开朗大方,能歌善舞。”赵奇勋怀念起她当日穿着拖鞋,率性坐在家中台阶上,与他们聊天的模样。
“家里的事她做主”,在方庄置房后,又在王府别墅买了房。
干了一辈子普通职员的父母被接来了,妹妹一家也接来了。“她的妹妹,郝彤的弟弟都陆续安排进了公司。也许她不像某些商场女强人那样咄咄逼人,不一定很懂专业,也可能不懂财务。不过,她将下属掌握得很好。”
出家
“作为来北京创业的外乡人,她功利过,物质第一过。”有段日子,她整天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
“信佛的念头是在朋友的车里听到《佛说无量寿经》开始的。”郝彤表示这一传言“属实”,虽然他当时并不在车上。
“她可能是在邓婕、张国立他们的车里听到的吧!那俩口子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呢。”赵奇勋笑着猜测道。
1999年,陈晓旭与妹妹专程赶往新加坡,拜到净空法师门下后,过了半年,郝彤也跟着她信了佛。其后,就是她的家人、郝彤的弟弟。“公司的员工大半也吃起了素。”
“她们经常在家里讨论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为什么世界发展到今天,物质有发展,科技有发展,人心却倒退,没有依靠,没有依托,甚至不知对错等等这些问题。”赵奇勋说。
尽管胸怀世界,达到“无我”是绝难的。她是佛教徒,但她更是一个女人。她是那么地爱美,喜欢漂亮的、绚丽的零零碎碎。据说一次接受采访,她非常执拗地拒绝摄影师拍照,她不相信陌生人能捕捉到她的美。以至于那天采访她的记者,嘟囔着,这个陈晓旭,信佛了,性格并不可爱嘛。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陈晓旭出家的最早成因,我们只能从她的道友明月居士的博客中寻找:
记得有几次聊天说到出家,晓旭当场由衷地赞叹出家的殊胜功德,并且立刻锐利地直指其先生,“郝,你怎么就不能去出家呢?”
当时,郝师兄憨厚地默然。
作为很好的朋友,我也分别问过晓旭和郝师兄为什么不要孩子。郝师兄的原话是:“学佛求往生了,要解脱了,要孩子干什么呢?”晓旭的答案也基本一样。
“知道我们希望能培养一些年轻的、真正弘法的人才,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的儒释道在全世界都缺乏师资,真正好的师资都没了,想培养至少10人。儒释道都要学。儒释道现在没传人了,这是很不好的现象,所以我们提出这个意思,他们(陈晓旭和郝彤)便想参加。”她的师傅净空法师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如此说。
丁亥年,正月初六。长春百国兴隆寺内,早上八点到下午一点,她在三十多位朋友的注视下,举行了剃度仪式。剃度前,她的朋友、当年《红楼梦》剧组编剧周岭一再问:你真的想好了么?你真的愿意么?
她是愿意的,她在出家声明中写道:现在社会的解决,其根本只有依靠圣人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必须要有人传承落实,我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将承师命闭关10年研学儒释道之中华传统文化。将来会有一天,我会把我之所学,与大家一起分享,做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义务教育的工作者。
“我们将采用一切形式去弘扬佛法。出家是我们选择的一项新事业,我们将一无所有,只是凭借我们的信念,赤诚,去从事佛陀的教育事业。”郝彤坐在公司会议室内真切表白道。
环顾这间会议室的四周,其上牢固地记载着往事:那瓶让她赚到第一桶金的“五粮液”,三两幅与重要人物的合影……
《人物周刊》采访
人物周刊:你们是怎么开始学佛的?
郝彤:我是受了她的影响,比她晚半年学佛,学佛后皈依净空法师。学佛,得到了解脱之道,懂得了如何减少烦恼,自利利他。开始学佛是会有私心的。
人物周刊:听说你也将剃度出家?
郝彤:属实。大概还有一周多时间。我们会秉承师命,闭关学习,闭关地点也由师傅指定。
人物周刊:能谈谈你们的公司吗?
郝彤:经营公司,首先是面对人。你对别人敞开了,别人对你也是敞开的。一份合同签了,是履行法律程序,那不是诚信,真正的诚信是没有合同。我们的客户与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长的十多年,短的也有几年,这在广告界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人物周刊:公司以后呢?
郝彤:公司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将会交给现有的经营者。弟弟妹妹们在里面继续工作,他们会尽我们未尽完的孝道。
人物周刊:怎么做出家决定的?
郝彤:动这个念头有段时间了,但确定出家是在(今年)春节期间。这是因缘成熟的体现。作出这个选择是一个理智的行为,而不是一时感情冲动。
人物周刊:假设出家是为了获得解脱之道,出家前,她有什么痛苦烦恼?
郝彤:学佛前后肯定有变化。没参透事物本质以前,所有人都有不快乐,都会有烦恼:每件事都是烦恼,快乐都是短暂的。你说赚钱是不是好事?赚到钱后,还是会患得患失。谈恋爱时是甜蜜,一旦结婚就要面临责任。我只能说,她现在肯定是快乐多于不快乐。
人物周刊:父母的真实意见?
郝彤:他们支持我们的决定。
人物周刊:陈晓旭在出家声明里说,她以后要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什么?
郝彤:实施在于教育。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不曾间断,你看他是不是教育者?他给社会传播了一个智慧的学说。我们这样坐着聊天,也是在讲佛法。
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问题都非常严重,缺乏伦理道德的约束,没有社会责任感,肆意妄为,人心倒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物质、科技上的发展是好事,就像原子弹发明本身无对错,可是冲突越来越多,人心没有依托,甚至不知对错。各个国家都在寻求解决途径,军事、政治手段都不能解决,真正能够解决的是教育。
人物周刊:你如何理解“佛”?
郝彤:俗人觉悟了就是佛,佛迷了就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