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下)
2009年11月06日 09:17 】 【打印共有评论0

龙门0660号(慈香窟)窟顶飞天

龙门石窟在唐以后的五代﹑宋﹑金﹑元﹑明诸朝,只留下了少量小型的造像和题名﹑题游之类。从奉先寺下方北宋开宝元年﹙986年﹚开凿的双佛菩萨龛以及擂鼓台南洞外常景等于元丰二年﹙1079年﹚造的阿弥陀佛像一铺中,我们已完全看不到大唐盛世健康向上的艺术风貌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龙门石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无头的造像,就连几厘米的小佛像头部也不能幸免。郭玉堂《洛阳古物记》﹙手抄稿本﹚曰:“洛阳传曰,初生宋赵太祖,天红三日,今曰火烧街。当时人曰龙门石佛成精,去打石佛,残去多数。”元人萨天锡《龙门记》云:“诸石像旧有破衅及为人所击,或碎首或捐躯,其鼻耳其手足或缺焉,或半缺全缺,金碧装饰悉剥落,鲜有完者。”可见在龙门一带很早就有因某种迷信思想而毁坏造像的传统。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文物盗窃分子与中国文物奸商相勾结,对龙门进行了有目的地盗凿,使龙门造像毁坏多处,包括精美的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1950年以后,龙门杜绝了破坏现象,既使在十年文革期间,经过文物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使龙门石窟保存了旧有的原貌,为国家的文物事业作出了贡献。龙门造像的目的所在,多是为了祈福禳灾,广植功德。这点充分表现在了造像附属的功德记中。这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为寄托自己不同的心愿所镌刻的造像,今天已基本失去了它们本身的宗教价值,但却留下了带有很深时代烙印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以致于子孙后代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全文完)

相关连接:

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上)

慈悯众生相 神工巧雕镌——漫谈龙门石窟雕刻艺术(中)

【头条】:西藏活佛培训班开学典礼在拉萨举行

【观点】:佛教公益怎样促成人间佛教的发展和未来演变?

【禅茶一味】:天下几人闲 问杯茗待谁  

【素食】:素食文化:灵山素食进社区 体验农村社区的新素食

【觉悟】:人生沉浮如萍 智慧与心路的历程

【一日禅】:拿得起 放得下 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众生】:英国一佛弟子获“济慈雪莱诗歌奖”

【心灵物语】:散落在伦敦街头的硬币

【朝圣】:上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图片】:云居山真如禅寺后山寻禅 

【书店】:最正宗的禅修方法,最便捷的禅修途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常青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