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昌法师:是不是这样,华老师。
华老师:是的,是的,法师这一条讲得非常清晰。就是说,我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得很清楚,佛教是个智慧的宗教,必须用某种智慧去指导你的修行,指导你的生活。你比如说刚才您举这个问题,放生,甚至去布施,参加很多很多的活动,有的是花费了非常多的。
那么其他的人可能我没有这个条件,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攀比,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说,跟社会的慈善事业、救助事业相比,他是没有可比性的。按照佛教的角度来说,众生是平等的。放生也好,什么也好,那么它是我们六道当中的其他的众生,比如说动物、生物,那么按照佛教的说法,是跟我们的人都是平等的,那么你跟救助贫困,救助失学儿童都是一样的。就看你发心问题,都看你的发心。
如果说,第一我觉得要强调发心,第二要,不要攀比,一定要量力而行。
主持人:但这个,攀比的这种思潮,或者这种现象,现在是非常之盛。因为我就看到一个居士,她是一个下岗女工,很穷的,生活特别的窘迫。她她给师父供养了五块钱,然后呢,她这个居士圈里头,没有拿这么少钱的,所以大家都瞧不起她。她就背负了非常沉重的这样的一个思想包袱,到庙里头去参加活动,亲近师父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华老师:是,是,对。
宽昌法师:这也是,也是一种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呢,不应该存在,这个不应该存在从两个方面,作为她自己来讲的话,也不应该存在这种心态。作为其他人来讲,也不应该这样去比。为什么呢?作为对方来讲,他也应该想到他自己,比如放生,这个时候假如是安抚五块钱这个居士的心,也是一种方式,为什么?也是对她生命的一种尊重。但是作为当事人来讲,也不应该有这个心态,假如我吧,在最艰难的时候,我是不管别人怎么去说,我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我不出轨,只要我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我。
华老师:是。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很难,常人很难去超越它。社会上嫌贫爱富,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古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确实是这样。
那么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一个,这样的佛教信徒,他觉得他很穷,他没有钱供养,他觉得在人前低人一等。甚至很多居士当中他也会,哎呀,这是个大居士,大施主,有钱,那么他可能在大和尚面前,在师父面前,就觉得有地位,我比别人高一头。没有钱呢,就觉得低人一等。实际上这种现象是不符合佛法的。佛讲众生平等,更不能因为你有钱,升起我慢心。更不能,如果你因为有钱,你供养了寺庙,供养了师父,你升起了我慢心。那么你的供养有没有功德?如果说你就五块钱,我以虔诚的心来供养,那么这个功德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