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色,指色界,虽有圣凡外道之别,皆具色身,因色相胜妙故,独擅有色之名。若无色,指空无边处天,以灭色归空,无有身相故;上三天虽然亦无身相,另有可称故,无色之名,独属空处。若有想,指识无边处天,以其无色,惟以识想相续为命故。若无想,指无所有处天,以其能伏末那,(第七识)惟阿赖耶(第八识)独存,七识既伏,而无别,故名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指非想非非想处天,以此天欲尽赖耶,深入灭定,以定力制伏,赖耶似尽,故非有想,定力稍亏,赖耶似存,故非无想。此竖约三界而论,比前横约十类易明。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字,是佛代发心菩萨,假称为我。’皆令入’,即尽上横分十类,竖列三界众生,悉皆令入无余涅槃,平等而普度之。
’涅槃’梵语,具云般涅槃那,略云涅槃;译为圆寂。谓真无不圆,妄无不寂。又言灭度,灭二障,(烦恼障、所知障)度二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故。
涅槃有四:(一)自性清净涅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即自性天真,清净本然,不生不灭之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二)有余依涅槃,以智慧焰,烧烦恼薪,子缚之惑虽断,果缚之身犹存,尚余此身,为分段生死所依故,名有余依。(三)无余依涅槃,以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无有余依,故名无余依。(四)无住处涅槃,智悲并运,不住涅槃,还度众生,虽度众生,不住生死,故名无住处涅槃。此云令入无余涅槃者,即后二种涅槃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如是灭度’,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众生类虽是十,其数实无量无数无边,此三皆西域十大数之名:(一)阿僧祇,即无数;(二)无量;(三)无边;(四)无等;(五)不可数;(六)不可称;(七)不可思;(八)不可着;(九)不可说;(十)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上求下化,虽度如许众生,而不着度生之相,故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实无’二字,即般若全体大用现前。般若实相之体,本来平等,下文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般若观照之用,本来离相,下文所谓,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此中实无,乃由观照功深,实相理显,了知实无心外众生,亦无生死实法也。
起信论云: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既无别异,故不见有众生为我所度。净名经云:一切众生,毕竟寂灭,不复更灭,众生如是,我亦如是,既不复更灭,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众生性自涅槃,本来是佛。故终日度而无度,而曰实无众生得灭度,既非同着相之有,又非同落空之无。
何以故?是征起解释之词。若菩萨度生,执著有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即是四相未空,妄心未降,与般若相背。四相者,合之就是我相,分之乃成四相:(一)我相,我者主宰为义,属内心;(二)人相,人者形相立称,属外色;(三)众生相,众生者,众法相集而生,即内外心色,合成五阴幻报;(四)寿者相,寿者即寿命相续,一期不断。合上四相,成一我相,我相为诸相根本。菩萨我相未离,妄心何自而降?妄心未降,即非实教离相菩萨;反显度生离相,方能降心,堪称实教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