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2008年04月12日 13:43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

a、小乘圣果,又二

(a)泛论 (b)确证

(a)泛论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此断第四种,小乘得果是取疑。上言佛法即非佛法,佛意若存佛见法见,即是取着,取着即非佛法。恐疑云:无为法既不可取,而须陀洹等,云何各有取证耶?故以四果有无作念诘之。’作念’,即是取着,不作念即是无住,既一一不自作证,愈信如来所说佛法,即非佛法,真是无住妙法也。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四果即其证也。初果为见道位,二三为修道位,后一为无学位。初果于凡夫地中,发出界取灭之心,以十六心,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尽,乍见空理,故名见道位。

十六心者,谓欲界四谛下,各一忍一智,以成八心;上二界为一四谛,亦各一忍一智,又成八心。忍即无间道,是正断惑时;智即解脱道,是当断了时。断至十五心,道类忍时,名初果向,至十六心,道类智时,名证初果。梵语须陀洹,此云入流,已断三界粗惑,预入圣人之流故;又名逆流,能逆生死欲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故。

如来善用权智,故问当机,在汝之意以为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不’字是作不作是念,以此勘验,且看空生见解如何。当机答言不也,世尊!是早悟不取无住之理,故在众中,扬眉吐气,应声直答。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此二果,已断三界见惑,进断思惑;并下三果,俱属修道位。思惑约三界九地,每地九品,共八十一品。用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方能断尽,名得漏尽。此位但断欲界前六品思惑。按须陀洹人,要断欲界九品思惑,须经天上人间,七返受生,上上品润二生,谓两生天上,两来人间,方能断故;上中品,上下品,各润一生;中上品润一生,至此名二果向;中中品,中下品,合润一生,以上共六生;断欲界六品思惑,即证二果。

梵语斯陀含,此云一往来。因欲界后三品思惑未断;下上品润半生;下中品,下下品,合润半生;尚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故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者,即无著往来之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此三果,已断欲界六品思惑,进断下三品残惑,九品断尽,即证三果。更无下界润生之惑,不必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而实无不来者,即无著不来之相。

作者: 圆瑛大师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