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人海灯》
2009年01月04日 18:16华典文化  【

《人海灯》曾经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合订本,印数各百册。第一卷的合订本是从复刊号起到1934年底的第24期,全书共40万言,用上等书皮纸精印封面,平装一厚册,装帧简洁大方,很受读者欢迎,因为印数不多,所以现在存世很少。我曾经细细检索各大图书馆的馆藏,至今还没有发现该合订本。第三卷有没有合订本现在还不清楚,第四卷因战争缘故,没有合订本。

六,《人海灯》杂志对佛教的贡献

民国时期的《人海灯》杂志虽然在办刊的时间上,与其他民国时期的佛学杂志相比,并不是最长的,它一共存在了5年,但它在佛学的宣传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民国众多的佛学杂志中有它的鲜明特色。

《人海灯》杂志对佛教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中国佛教建设方面的贡献,我们知道民国时期时局较为动荡,佛教界和佛教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佛教协会的苍白空洞,佛学院的学潮四起,寺院管理的混乱,各佛教宗派的争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海灯》杂志始终把融入时代潮流,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促进佛教事业的发展、推进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视为己躬大事,做出了显着成绩。编辑部非常积极地提出了一个口号:“对外要切实做点下层工作,对内要切实从僧教育下手”。所谓对外,主要是做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因为当时许多群众只知道拜佛就是求神,观音大士的灵丹可以救命,请和尚念经可以超度亡人升天等。佛教并不是迷信,佛学界对此要多做工作。所谓对内,就是做好僧尼的文化教育工作,加强佛学的深入研究。《《人海灯》杂志从这两方面着手,可谓是抓住了要点。因此,《人海灯》杂志围绕这两点,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进行重点宣传。例如在1934年第一卷第3期里,发表了知幻的《我们需要下层工作》,寄尘的《中国佛教与现代僧伽》;第1卷第11期发表了宝忍的《如何弘扬佛法》,第18、19僧的青年专号。1935年第2卷第5期大公的《为改组中佛会告党部》、第2卷第6期大醒的《处在佛教现状之下学僧应有的精神》、悦西的《你总得做点事》、束初的《建立人间道德的基础》、寄尘的《文化建设与佛教》等文章,都反映了《人海灯》杂志有关佛教建设的思想。这些文章从平常生活着手,提倡从具体的小部分的建设做起。

作者: 印永清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