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人海灯》
2009年01月04日 18:16华典文化  【

在编辑中,编者对于内容的分栏,并没有刻板的规定,只要文章好,有什么文章就刊登什么文章。封面也没有作什么改动,外表不讲究,而唯独看重内容。

在香港的几年办刊过程中,《人海灯》杂志在经济上得到了很好的资助。由于张莲觉女士的发心,刊物在印刷发行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办刊人员的生活也比较安定。大多数刊物都是赠送的,订户却寥寥无几。

其后一段时间,这份刊物一直是香港佛教文化的代表,成为当时香港真正有活力的佛教刊物。以后由于日本侵略军战火快要蔓延到香港而停办,通一法师遂转南洋。 

五、宁波与上海时期的人海灯

1937年春,由于主要编辑通一法师想去南洋游历,但又怕自己走了以后,刊物陷于无人编辑的状态,弄的不好又将作第二次的停刊,那将前功尽弃。因此,无奈之中通一法师写信给芝峰法师,恳请他出来帮忙。芝峰法师在回给通一法师的信中写道:“如你真的跑了会使《人海灯》夭折的话,那么由我来继承你的保姆地位子,不过我是不愿意离开白湖,能否从你的手中将这个娇生惯养了的带点哥儿气息的《人海灯》送到我这个寂寞山林里来?”  

同时, 芝峰法师还担心经济上能否继续得到有力的支持?在稿件上能否有保证?通一法师告诉芝峰法师:“文章,乃由各方老投稿的同志继续给《人海灯》尽义务;经济,张居士乃发心负一部分的责任来辅助,好像一个幼童从了授业的工艺师傅,家长还负有补贴经费的义务。”最后,在香港陈慧涛居士的从中斡旋下,在海外居士的热情护教下,芝峰法师答应接办《人海灯》杂志。这样,《人海灯》的资助人在香港,编辑在浙江慈溪山村白洋湖畔的金仙寺,稿件来自四面八方,印刷发行在上海,虽然有许多困难,但杂志终于按期出版了。

新的《人海灯》应该有什么新的特色呢?芝峰法师说:“现在的《人海灯》,是离开都市跑到山林里来了。可是我虽是山林中人,但不愿意把《人海灯》也完全变成山林中的麋鹿木石,编辑虽在白湖,印刷发行都在上海。我对于《人海灯》前途的联想,是有山林冷静理智的头脑,兼有都市热情奔放的胸怀;惟有冷静的头脑,始可以观察事物的真相,不堕于迷离惶惑的巢臼;惟有热情奔放的胸怀,始可以大无畏地向人生大道上迈进,不会颓废怯弱地萎缩不前。”

1937年6月后,《人海灯》的发行部设在上海西竺寺。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8月1日《人海灯》出版第八期以后停刊。抗日战争期间,芝峰除偶回浙东外,经常寄居于上海静安寺,从事著述。

作者: 印永清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