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些文章说,在厦门的佛教副刊停刊以后,汕头佛教协会曾经出版过“人海灯”的周刊,但到底什么时候出版?一共出版了几期?由谁主办?它和厦门的佛教副刊有无关系,目前尚不清楚。
三、潮州时期的《人海灯》
1933年的秋天,汕头佛教协会和潮州开元寺商量,准备重新出版“人海灯”,当时热心此事的有主持潮州岭东佛学院院务工作的寄尘法师,还有在佛学院教课的通一法师。他们对办佛学刊物非常关心,也有信心办好这份刊物。于是大家商定由岭东佛学院负责佛学刊物的日常编辑和社会发行工作。
对于这份新刊物的命名,大家进行了讨论决定继续延续“人海灯”的名字。虽然这份刊物已经和原来厦门的那份佛教副刊没有任何的关系。原来的创办者芝峰法师在刊物的开始阶段并没有参与此事,虽然他和寄尘法师、通一法师也是好朋友。后来,寄尘法师、通一法师写信给他,通报刊物创办之事,并告诉他说:“厦门的人海灯复活了”,芝峰法师听了也表示由衷的高兴。
1933年12月1日 “人海灯”复刊号在岭东佛学院出版,当时为半月刊,并向社会公开发行,零售每期5分,邮费1分。
在复刊号的《人海灯》上,曾经创办《人生》杂志,鼓吹人生佛教的束初法师发表了《改革民族心理为救国的标准》的文章。静贤法师发表了《佛学与人生之关系》,智诚法师发表了《论太虚大师的特点》;通一法师发表了《从几个文人作品说起》。从以上发表的文章来看,初期的《人海灯》杂志内容比较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佛教教义的诠释。因为杂志由岭东佛学院主持,所以,每期杂志都有一定的篇幅刊登有关佛学院的文章。“人海灯”复刊后,即向全社会广泛征稿,征文的主要内容是:佛学论文、人生问题研究、佛教文艺、书报批评、创作翻译,以及有关佛化的作品等。
1935年,由于种种原因,《人海灯》杂志有潮州迁移到香港。
四、香港时期的《 人海灯》
香港地区的佛教受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佛教的影响比较大,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上也是如此。1927年,香港《佛教学刊》创刊问世,由于集稿困难,很快停刊。之后,潘达微、罗海空等又创《天荒画报》,以图案、美术和鲜明的文字来表现佛法的内容,终因无法维持下去而再次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