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科学思潮
2009年01月04日 18:11华典文化  【

太虚对“佛教非宗教论”的认识,我们认为确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他后来把佛教看成是“融贯科学哲学的宗教”就不太正确了。这里的“融贯”一词,显然用得不妥,应当改为“内含”。而此处的“科学”与“哲学”,其范围亦应有限定,前者限指部分心理学和医学、天文学等,后者涵盖面广一些,但主要应是指辩证法和宇宙观、人生观。

佛界革新人士宣传佛教非宗教,主要目的还是想说明佛教非迷信,那么,“佛教非迷信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该论认为,佛教并非迷信,而是正信。佛教的“信”,指的是信心,人们有了信心,才能钻研不怠,渐悟佛家大义。该论进一步指出,当今时代,“进化论与一切宗教不两立,虚妄之灵魂鬼神与电气文明玻璃文明不并存”。而佛教宗旨,就在于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它既反对迷信鬼神,也反对崇拜偶像,“佛不但打破偶像,还要打破偶像的偶像,打破一切名相思议并粉碎虚空”。为了反驳佛教是迷信的说法,佛界革新之士创办并发行了《正信》期刊,论述正信与迷信的区别。他们认为正信“就是理信,对于一切的事事物物都要考察他的理由之所在。……不跟着一般的‘人云亦云’的去盲从的信。而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这样才叫做正信”。而迷信,就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胡思乱想、盲听盲信的信。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佛教是正信,而盲目信奉上帝、神灵的才是迷信。一些人“误正信为迷信,佛所呵为可怜悯者”。

“佛教非迷信论”者坚持佛教不等同于迷信,指出了人们思维习惯的简单化和认识上的以偏概全,但他们完全否认佛教中有迷信的成分,却也暴露了其“以派代教”,“我即佛教”的思维上的误区。在他们的佛学思想中,有迎合科学的反迷信的成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一度被时人称为“唯物论”者。但他们的思想不等于整个佛教界的思想,他们心目中的佛教也不等于现实的整体意义上的佛教,他们作为革新派中的激进派受到了当时佛界的围攻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使这样,其思想、行为的意义仍应给以相当的肯定。

作者: 李少兵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