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文明发展带来的功利竞争、物欲横流、价值混乱、人心浮躁乃至社会动荡,战争迭起,使得人离幸福越来越远。“文明的目的应该是增进全体人类的生命和谐,以及创造全人类的福祉。”2013年9月11日,由世界宗教博物馆、北京大学、Fetzer基金会主办的“仁爱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重新探索中华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为当代提供一个价值典范,共筑一个“多元共生、和谐共存”的世界。

资讯:儒释道对话 提出中国文明的核心是慈悲与宽恕

16:31

2013年9月11日上午,由世界宗教博物馆、北京大学心、Fetzer基金会共同举办“慈悲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与会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儒、释、道的精神是中国文明的核心,也是两岸的共同遗产,有责任将这份遗产传承下去并为这个价值紊乱的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典范。[详细]

释心道:溯源三教思想对世界和平的启发

儒释道三教思想内涵相当宽广、无限,它们在传播的过程中,彼此传承、呈现共生依存的关系,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主要特色。我们重新探索中华文化中的“仁爱与宽恕”精神价值,可以作为净化洗涤人心、以及对治世界病态发展的良药,让人重新体认到全球化所具有良善循环的共愿,共筑一个“多元共生、和谐共存”的世界。 [详细]

楼宇烈:三统并建 以儒治世以道治生以佛治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和宽恕,有助于缓和今天这个充满了许多紧张的世界,无论是社会的紧张,大自然的紧张。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传统,通过这样一个求异而相互尊重,来达到和谐。而不是说大家都要是一样的认识,才是和谐。中国传统精神,儒释道三统并建,不是一统并建。相互配合,以儒治世,以道治生,以佛治心。[详细]

慕尼黑大学Michael:中国宗教中的爱慈悲宽恕

慈悲表现在他的正义上。正义是体现在众生生活基础上的相互依存。正义是众生无论在私人和社交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平等机会。宽恕是常在犹太-基教被引用的词。宽恕是封存过去。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是消除业力的束缚。对双方——宽恕人的一方,以及被宽恕的一方。它开始新一轮的存在和生成: 结束不自由的幻觉。[详细]

背景

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
图片名称

       这是世上首家包容不同信仰、融合各大宗教的展示平台;这是一所可以对话不同神灵,安放所有心灵的灵魂圣殿,它是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详细】

调查

  • 1.对于探索中华精神,为当代树立价值典范,您认为有无必要?(此问必选)

林安梧

“儒者,柔也”,“楺也”,是生命的调理、教养、生长、育成。“儒”之所重在“人伦”,是人际之伦。

“仁”是存在的道德真实感,是“我与您”的“一体之仁”。儒家“仁恕”思想就是“根源性的合理性”下的“生命的归复与生长”[详细]

杨立华

儒家讲仁恕之道,但同时又有《春秋》“大复仇”之义。仁恕原则与复仇之义,至少从表面看起来,是某种内在紧张的。在理论上如何疏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而所谓的“儒者,柔也”,其实应该考虑《说文》的整体语境,方能得到恰当的把握。[详细]

唐文明

本文从儒家美德伦理学的立场上重构儒家的宽恕理念,具体来说,以仁义之美德作为基本线索重构儒家的宽恕理念。现代以来对仁义的理解和解释有情感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不同进路,二者其实都有缺陷。在理解儒家的仁义思想时,仁义思想背后的人伦秩序是必须指出的。[详细]

周学农

从历史上看,佛教自传入中国起,就在不断地与本土的儒、道思想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之间既有争论,也有协调。经过长期努力,外来的佛教逐渐被理解和接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现实来看,佛教又与儒、道一起,面对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详细]

王 颂

佛教的“慈悲”思想在现当代构建社会和谐、抚平人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佛教的“慈悲”思想有其独特的宗教立场和出发点,有其适应世俗社会而呈现出来的历史演变,有其社会法律制度、世俗伦理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详细]

Maria Reis Habito

我要讲的主题是当代慈悲的实践,水陆法会,一种拯救水里和陆地上生物的佛教仪式。这种从苦难救众生的仪式是在中国佛教中最壮观的和重要的礼仪。它可以追溯到北宋王朝,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显的实践。忏悔是水陆法会的中心特色,仪式释放所有众生的苦难。[详细]

郑灿山

灵宝经的斋醮仪式中深蘊”慈“与”俭“精神。近之则法师自身罪业之忏谢,远之则家国天下,一切生灵,乃至祖先冤亲、冥狱之幽亡羁魂的悔过。至于斋醮仪式救度的对象,也略同于此。善救无弃的伟大精神,在道教的斋醮仪式中得到落实体证,展现了宗教家经世济民的情操。[详细]

郑开

老子既说“慈”是一种正面的价值,甚至要比“勇”更其基本。同时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一万物为刍狗。”表面上看似乎不一致,实际上老子强调的是从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层面来认识和看待人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地方性价值判断”。[详细]

戈国龙

道家修道,为从后天欲望的世界回归先天清净无为的世界。弘扬道家慈爱思想应立足于修道思想与修道体验,不能停留于社会性的道德教化层面。扩而言之,儒释道三教讲慈悲、慈爱,都与其修道实践相联系、相统一, 仅停留于思想或道德层面,就无法领悟其真正的精髓与内在的意义。[详细]

##########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2013年9月11日上午,由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佛教研究中心、Fetzer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慈悲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灵鹫山佛教教团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在首场专题演讲中谈“儒释道文化中的慈悲与宽恕”。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在论坛中做主题演讲。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通过研讨对话,与会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儒、释、道的精神是中国文明的核心,也是两岸的共同遗产,我们有责任将这份遗产传承下去,并为这个价值紊乱的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典范。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儒释道对话对佛学造诣很深的法师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关注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当代青年学者的普遍共识。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主办单位之一美国Fetzer基金会代表Mr.Sharif Azami致词。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论坛邀集了相关学术菁英、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各界硕彦举办了三场座谈:“儒家仁恕思想的现代意义”、“佛教慈悲精神在当代的实践”、“道家慈爱思想的经典诠释与现实意义”。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德国慕尼黑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Michael von Brueck在首场报告会上演讲。
儒释道北大对话现场图集
入会者合影留念
第01张 共10张

主编:崔明晨 

 

责任编辑:杨珏 马本州

 

联系电话:010-62111406

 

结束语:三教的融合共存构成了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圆融无碍的“融合性”,儒家的“大同世界”、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华严世界”,融会於中华文化中,这一种文化上的多元开放、和谐共融的特质,带动人类文明的进化,既是传统的根源,也是创造的源头,是全球人类共同的宝贵资产。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