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立华:宽恕的限界——儒家的仁爱观

2013年09月16日 16:0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杨立华

编者按:两岸属于同一文化圈,若能积极互动,就能在互动中找到熟悉与理解;而儒、释、道的精神是中国文明的核心,也是两岸的共同遗产,我们有责任将这份遗产传承下去,并为这个价值紊乱的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典范。2013年9月11日,“仁爱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仁义与宽恕”的学术报告,以下是杨立华的文章摘要:

一、 从“以直报怨”谈起

儒家讲仁恕之道,但同时又有《春秋》“大复仇”之义。仁恕原则与复仇之义,至少从表面看起来,是某种内在紧张的。在理论上如何疏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 恕与中

《论语》“忠恕”一章,朱子将其视为《论语》第一章。结合《中庸》第十三章和《大学》第十章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恕道实为执中的方法。

三、 儒家的刚德

一般人们理解儒家,多从仁柔的方面把握。这种看法其实是偏颇的。此种偏颇与《说文解字》对“儒”字的解释有关。而所谓的“儒者,柔也”,其实应该考虑《说文》的整体语境,方能得到恰当的把握。

四、 朱子的仁义阴阳观

朱子中岁以后,反复强调仁阳义阴。这一思想可以在本体论层面对仁恕之道与复仇之义的紧张给出理论上的解答。

[责任编辑:张领栓] 标签:中国佛教 杨立华 儒家 仁爱观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