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林安梧:儒家仁恕思想的現代意义

2013年09月16日 15:5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林安梧

编者按:两岸属于同一文化圈,若能积极互动,就能在互动中找到熟悉与理解;而儒、释、道的精神是中国文明的核心,也是两岸的共同遗产,我们有责任将这份遗产传承下去,并为这个价值紊乱的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典范。2013年9月11日,“仁爱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著名学者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林安梧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儒家仁恕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学术报告,以下是林安梧的文章摘要:

一、“儒者,柔也”,“楺也”,是生命的调理、教养、生长、育成。

二、“儒”之所重在“人伦”,是人际之伦。

从“五伦”做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血缘性纵贯轴”的构造与限制,及其突破之可能。

“血缘性纵贯轴”:

血缘性的自然连结(父)、人格性的道德连结(圣)、宰制性的政治连结(君)。解开宰制性政治连结,开启契约性社会连结,确立委托性政治连结。限制血缘性自然连结,重建人格性道德连结。

四、“仁”是存在的道德真实感,是“我与您”的“一体之仁”。

“仁者,事亲事也。义者,敬长是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恕”是将心比心的同情共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王道”关怀。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如心为恕”。

五、“现代”是关连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综体。

从“现代性”的“工具性合理性”所生之“人的异化”到“后现代性”的“根源性的合理性”的“生命的归复”。

六、儒家“仁恕”思想就是“根源性的合理性”下的“生命的归复与生长”。

“人文”、“人际”、“人伦”、“人间”、“人格”→→仁恕。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七、结语:“公民儒学”如何可能。

[责任编辑:张领栓] 标签:中国佛教 林安悟 儒家 仁恕思想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