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1654)再来白下,遂住锡长干。戊戌(1658)往谒浪仗人于皋亭,一见皈依,易名大杲。明年,杖人示寂于天界,师自祖堂奔赴,诸弟子以杖人亲书法偈及竹如意,遵遗命于龛前付授……。石溪大杲于1658年皈依觉浪道盛时,大汕年26岁,其时亦已师事道盛,并于江南开法。
钱澄之(1612-1693)。安徽桐城人。长方以智1岁。南明唐王时,授漳州府推客,桂王朝考授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诰。桂林陷后东归,一度削发为僧,仍还俗。隐居田园,坚持民族气节(注:钱仲联:《钱澄之全集序》,见《钱澄之全集》之一:《田间易学》第2页,黄山书社,1998年。)。钱氏为石溪密友,亦与大汕交结。
钱澄之《田间诗集》卷二十二《客隐集》(自丁巳至己末)有《酬石濂大师》(注:《钱澄之全集》之五:《田间诗集》第464-465页,黄山书社,1998年。),诗云:
穷途相见早相亲,天界威光藉汝新。
绝技满身通不碍,新诗落笔喜无尘。
能倾衣钵成师志,惯作丹青救客贫。
最妙写真谁乞得,雨中偏貌白头人。
此诗作于1677—1678年间,或为康熙十六年(1677)于金陵,或为康熙十七年(1678)于吴门之作。
时大汕自京师及中州嵩山南返,与钱澄之相遇。钱氏为曾灿及石溪大杲的好友,因而与大汕亦有“早相亲”之谓。时觉浪道盛已去世20年。钱澄之认为,天界寺道盛一门的“威光”,此时藉大汕而日新又新,“能倾衣钵成师志”,把大汕看作杖人大师遗志的继承人。
钱澄之又谓,大汕“惯作丹青救客贫”,即以画作赠与聊倒的遗民浪迹者,周济其生活。“雨中偏貌白头人”,则描述了大汕为老者写真的情状。
钱澄之的著作,除《田间易学》、《田间诗学》采入《四库全书》外,其行世之诗文集,已列入四库违碍书目,原刻版籍,久已无存(注:钱仲联:《钱澄之全集序》,见《钱澄之全集》之一:《田间易学》第2页,黄山书社,1998年。)。 今从黄山书社重印本及《四库禁毁书丛刊》集144-145册,北京出版社,1998年。我们重新追寻到大汕与此等遗民相交史事的一麟半爪,十分可贵。
三、陈生洲《秋林独酌图》所见大汕题跋
承广东博物馆朱万章先生指教,广东博物馆所藏陈生洲肖像之画卷有大汕的亲笔题跋。
清人周道,画有陈生洲《秋林独酌图》。今广东省博物馆入藏,题名《诸名士题陈生洲秋林独酌图》,其后有陈恭尹、屈大均、大汕、王瑛、季煌、王世桢、吴道镕、桂坫、商衍鎏等十九人题跋。其中陈恭尹题跋纪年为庚午冬,亦即康熙二十九年(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