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争取资金还是发展佛教经济,都市佛教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都市佛教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容易获得信徒的布施,而且其施主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有能力长期支持寺院。在发展佛教经济方面,地处都市的寺院既有资金的保证,又有良好的商业条件,容易聘请到经营管理人才,从而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现在对于什么是佛教经济,是否应当发展,如何发展,靠谁发展等问题似乎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佛教经济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单位或部门事实上都在借佛生财,但是公开讨论佛教经济、提倡发展佛教经济好象还不太多。从广义上讲,与佛教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应算作佛教经济,如佛教工艺美术品的制作生产销售,佛教图书音像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佛教饮食,佛教旅游,佛教建筑,佛教医药,佛教武术健身,经忏佛事等。如果非要将佛教经济从现代经济体系中剥离出去,一是不大可能,二是将会使国家经济蒙受重大损失,发展佛教经济对国家有利无害,提倡佛教经济是理所当然的。如何发展佛教经济,寺院能否成为佛教经济的主体,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国家允许、提倡寺院自养,就等于允许发展佛教经济。然而发展佛教经济,似乎与佛教的宗旨和寺院的功能有所矛盾。出家人强调修行解脱,不能以功利为目的;寺院是修行办道、弘法利生的场所,充当经济主体、以营利为目标也好像不大合适。
虽然发展佛教经济可能会带来某些问题,然而佛教在现代社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不能不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寺院的经济功能,在一定限度下发展佛教经济。佛教一方面要自度,另一方面还得度人,还须发挥弘法利生的功能。从自度自修方面来讲,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对于提高佛教自身的地位,对于出家人个人的修行都是有所帮助的。禅宗主张农禅,百丈怀海不避讥嫌创立清规,就是为了使禅宗获得独立,特别是经济独立,后来禅宗能在会昌法难后一枝独秀,就与其在经济上对官府的依赖性不大有关。从修行方面上讲,担水劈柴,无非妙道,从劳动中得悟者甚多。因而进行经济活动本就是修行的重要手段,担水劈柴是禅,从事现代经济活动同样是禅,好利者惟见其利,修行者惟得其禅。
从弘法利生的角度来讲,佛教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明显。利用现代科技弘法,不仅需要技术,还须有资金保证。利生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只是心理安慰,还得对挣扎在苦难中的众生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这就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以寺院为主体,充分发挥在家居士的作用,可以保证经济活动不偏离佛教轨道,既保证经济效益,更强调社会效益,避免或减少借佛敛财、假佛行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