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札记——禅悦赵州柏林寺》
2007年08月23日 16:09凤凰华人佛教  【
相关标签

事实上,现在因各种原因来柏林禅寺向师父请教的越来越多,像升学、失恋、抑郁,以至有自杀倾向的,都把师父作为倾吐对象,总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紧张、冲突,都会在这里有所反映。在这里不是像西方的精神治疗那样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而是提醒你如果要轻松快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向内求证。

在与外面来的人交流的时候,除了佛理之外,也回答一些颇为现实的问题。比如有位参学的年轻女居士提问:我有个朋友和原先的丈夫离了婚,后来再找了一个,发现和以前的丈夫一样,犯同样的毛病,为什么会这样? 

师父这样回答:我们轻易地选择,然后轻易地改变选择。我们总是轻易地改变选择,但是就是没有改变自己。我们之所以会选择那个人,并不是因为那个人的原因,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我们离开了他,还会再找另一个他,找到的和原来的总是一样的。总而言之,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就会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遇到他。

师父继续说:没有在自己的心上去用功,却在境上去用功。因为心没有变,方式没有变,就会无穷尽地再去召集这种因缘,就会拷贝、复制生活,就会不断地重复过去的错误。 

由这样的开示大致可知,禅影响人,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深奥。在历史上,它的道理也常常是以故事的形式流传。比如关于“放下”与“放不下”,好像总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而禅宗有这么一则“实例”:

两个年轻和尚赶路,途中遇到一条大河。岸边有位姑娘过不去,求助刚好到来的和尚。师兄不加犹豫地将姑娘抱过去,放下她继续赶路。师弟对此颇有微词,走了好一段,终于忍不住问师兄:“出家人不该近女色,你怎么能抱那个女子过河呢?”师兄笑了,说:“我把她抱过河就放下了,而你却是走了几十里路还放不下。”

行香普茶

赵州禅师对“狗子无佛性”的回答“无”,被后世称为“无门关”,勘破无门关成为历代修禅者进入禅门的一道关口。因此,“无门关”这一公案的产生之地柏林禅寺,便把僧众修行的禅堂设在“无门关”内。

按禅宗的传统,从事密集参禅的打七,谓之“打禅七”,有一定的仪式与规矩。原则上,参与打七者在七天之内必须共住在寺院或为打七专设的道场内。

作者: 大力   编辑: 梅文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