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信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的传播
2008年10月16日 18:29佛学研究  【

(三)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华侨远适异域,心怀故士,无限眷恋自己的祖国及桑梓故里。由于他们所供奉的观音都是从原籍带往海外的,因而他们对观音的信仰就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而且也成了他们对故土思念的象征。缅甸仰光广东观音寺有两副对联云:“洋岛澄清,恍拜菩萨瞻宝相;虎门恬静,遥从瀛海带琼英”、“端坐莲花,普荫东方,拯民施雨露;甘泉杨柳,分来南缅,遍洒颂慈 悲”。联中之“虎门”及“东方”明显的就是家乡与祖国的表示。印尼西苏门答腊巴东 西 兴宫供奉观音。《把东(即巴东——引者注)坡福建漳泉重建西兴宫碑记》载 :“源发曰:‘是举也 (指重建西兴宫——引者注),特以造福于坡,且使唐人之不忘本焉。’”更是直接把观音信仰与不忘故国家园联系起来。

海外华侨的深厚故国情怀,促使他们日夜盼望祖国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并为此而竭心尽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民困财贫。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 (即现中华总商会)为此发动“中华国民捐”运动,帮助国民政府解决财政困难。星马七大庙(即新加坡双林禅寺、天福宫、金兰庙、都城隍庙、马六甲青云亭、槟城极乐寺、廖内妈祖宫)积极参加这一运动,发起成立“南洋佛教社”,于同年7月20日、21日两晚在豆腐街口“新舞台戏园”进行杂技表演,筹募捐款,汇交国民政府。在发起组织此次杂技表演的星马七大庙中,即有马六甲青云亭、槟城极乐寺、新加坡双林禅寺、天福宫主祀或陪祀观音。观音信仰在此次活动中的作用不难想见。

由于华侨华人在观音信仰上寄托着对故国家园的深切怀念,因而他们不仅在海外创建庙宇,供奉观音,而且也捐款前来帮助家乡创建或修建观音庙。清光绪庚辰年(1880), 浙江普陀山僧人善修奉观音下山来到福建石狮永宁,决定在小街择址创建梅福庵,供奉观音。善修与乡人蔡恢扬两度前往菲律宾吕宋岛募捐,获得乡侨大力支持。共募得700多银元,使梅福庵得以顺利建成。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溪东村清代即建有虎溪庵祀奉观音,至清末庵墙倒塌,仅存后墙及基址。1937年,印尼华侨李水辇积极倡修,使其恢复原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华侨华人前来国内各地重建、修建观音庙的事例就更多了。

观音信仰在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四

观音信仰作为海外中国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之一,长期以来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间广泛传播 ,已经逐渐渗透到当地其他民族中间。印尼巨港水月宫(又称观音庙)曾蒙赐印尼文名称Viha ri Chandra Nadi。泰国华侨创建的供奉观音的永福寺也曾蒙曼谷王朝拉玛五世(Ram a V,186 9—1910年在位)敕赐寺名越巴屏真博寺(Wat Bamphenchenphrot)。1970年6月26日,泰国国王暨王后参加了普门报恩寺(内中也供奉观音)晋升宝盖大典,敕任普净法师为该寺开山住持。1998年农历6月14日,福建省石狮市供奉观音等的五台庵落成,菲律宾共和国总统府联络四处主任约塞林·C·夸列斯玛特地给该庵寄去伊斯沓拉总统的贺电和照片。以上诸位国王、总统或为供奉观音的寺庙敕赐寺名,或与王后参加其庆典,或给寺庙寄去贺电和照片,可见他们对观音是虔信的。既然最高统治者尚且如此,观音信仰在当地民众中间的影响就不难想见了。此外,观音信仰在渗透到当地其他民族中间的过程中,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信仰习俗的影响。例如,上述泰国普门报恩寺创建时曾蒙国王普密蓬(Bhumibol Adulyadej,192 7— )赐寺界,并于1960年12月5日国王诞辰纪念日举行奠基典礼。还有,印尼华侨曾把观音称为“飞来佛”,不就明显地带有受到当地宗教影响的意味吗?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必将不断加深。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作者: 李天锡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