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佛牙何其多

2011年05月09日 15:3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汪海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三)佛牙隐骨多  释迦佛牙真身舍利是佛教的至高圣物,从佛陀入灭火化直至现代,仿造佛牙充当真身舍利的事并不鲜见。其目的不外三点:一是提高自身的地位,主要是法统地位,属于政治需要;二是借佛牙的神圣地位募化资金,属于经济利益的需要;三是为防止真身佛牙舍利被盗毁而有意的仿造,与真身佛牙加持供养,即“佛牙隐骨”因为有许多人想得到佛骨,所以就做了很多“隐骨”做准备,是出于圣物安全的特殊需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准确地讲系典型之“隐骨”——这是从它的瘗埋背景和瘗埋制度上判断的。斯里兰卡历史上就有许多佛牙“隐骨”,据说千余年来被外族、异教徒或“请”或“抢”走的“佛牙”不计其数,这些不过“佛牙工厂”特别制作的“佛牙隐骨”。河南邓州福胜寺塔、江苏连云港阿育王塔等处均发现过“木佛牙”,亦即隐骨之属。

(四)佛牙分类多  《大唐西域记》上,“佛牙”和“佛齿”是有明确区分的。《释门事始考》:佛灭度后,有顶塔、牙塔、齿塔……等十刹,其说牙塔、齿塔即有称别。锡兰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佛牙”的称谓上也有变化,法显《佛国记》上就记到师子国观“佛齿”(左犬牙)。

在古汉语中,“牙”与“齿”的解释有异同。“牙”特指大牙,臼齿;“齿”特指门牙。当唇者称齿,故有“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之说,在辅车之后者称牙。朱熹集传:“牙,牡齿也。”钱仲联《六书故•人四》释:“口有齿有牙,齿当唇,牙当车,齿相直也,牙相入也。”孔颖达疏:“颌上大齿谓之为牙。”《释迦谱》八王分舍利记第二十八:(香姓)前取“佛上牙”;帝释所取也特记“上牙”;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八:“如来口右辅下牙有大人相,名佛牙云。”如此则早期佛经记载所谓“佛牙”特指“大牙”。对照现代医学的说法,“牙”即磨牙,左右两侧各二,故人有四牙之说有一定的依据。

另外,传世佛牙又有“神圣佛牙”与“神奇佛牙”之分。南陈、北宋都有这种分别,典藏、史籍、笔记也有这样的记载。

应该指出,神圣佛牙的独尊地位并不因其他传世佛牙的并存而逊色。从唐代长安城四大寺院同时举办“佛牙供养会”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但凡政治清明、太平盛世,对宗教信仰与外来文化保持宽宏和最大包容的态度,恰是大唐帝国至今仍让国人引为自豪的理由——我们至今还自称“唐人”!

(五)佛牙称谓多  佛子出于信仰的或供奉的需要,用古人类牙齿和动物牙齿称谓之“佛牙”,其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容易让人误解为真身佛祖牙舍利。布达拉宫五世达赖灵塔旁架着一只巨大的米黄色“佛牙”——象牙,据说佛为“过去佛”时曾为六牙白象王,“佛牙”原为印度超岩寺收藏,后由阿底峡大师带到西藏,供奉在布达拉宫。今天称谓“佛牙”而非实指者亦有之: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博雅塔人们习称“佛牙塔”,其实是一幢水塔,和“佛牙舍利”毫不相关;杭州近年展出了一件有名的象牙微雕佛经作品也称“佛牙”,与“佛牙舍利”之谓相去远矣。

(六)其他佛牙多  主要有辟支佛牙和定光佛牙。辟支佛,梵语辟支迦佛陀,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称“缘觉”、“独觉”。山东灵岩寺有辟支佛牙塔,唐李邕《灵岩寺颂并序》碑曰:“辟支佛牙,灰骨起塔”。定光佛舍利塔,东土众多,且多为“佛牙塔”,如通州有燃灯佛牙塔。因此,所谓辟支佛、燃灯佛当属宗教神话,至于其“佛牙”也就难究其实了。从发掘物看,其牙大得惊人。但典藏史籍记载常与释迦佛牙混为一谈,如“法渊佛牙”、“鼓山佛牙”等。也许正因其形制特大才被佛家追认为更古老的佛的牙齿吧。

(七)佛牙疑骨多  传世佛牙在流转中常为时僧隐秘收藏或瘗埋,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如战争、“法难” 等非常时期失传,从而形成流转中的断层。新的发掘又语焉不详,甚至矛盾百出。且在历史上本来仿造的佛牙又当成真身舍利供养者也屡见不鲜。

清代学者陈作霖《南朝佛寺志》认为,陈霸先请佛牙事可疑。不过以“神圣佛牙”这一瑞兆来收服民心,宣示他“君权神授”的天命论。而佛牙来历蹊跷,不足为信。

由于仿造真身佛牙舍利的事层出不穷,使佛牙“真假”难辨又不便怀疑,自然引起好事者的警觉并寻找检验方法。

《五代史•赵凤传》:天成二年(927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皴裂,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

有意思的是同在天成二年,唐明宗还接受过另一颗佛牙——蜀守孟知祥所献的据说是唐僖宗带去的大庄严寺悟空佛牙,不知赵凤有没有用斤斧检验过“真伪”。

宋代刘昌诗《芦蒲笔记•佛牙篇》记:“《四明图经》载,昌国县九峰山吉祥院有辟支佛牙一枚,长四寸,阔一寸,舍利缀满。乃建炎初给事中黄龟年所施。窃计之,人长五尺,两牙不能半寸,今一牙长四寸,上下相合必倍之,则佛须身长八丈,方能容八寸之牙。尝闻佛号丈六金身,此乃五倍,恐无是理。黄给事何自得之?而信之?而施之邪?世有赵凤,必能验真伪而斧之矣”。

——刘昌诗的质疑也是今天多数世俗人众的疑问。赵凤之验何尝不是今人之想!

因为佛牙有烧不坏、锻不毁的传说,古人鉴定佛牙“真伪”也就以烧、锻为检验方法。于是仿造者便专门寻找符合上述特点的兽牙以代佛牙。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貘,似熊,黄白色,其齿骨极坚。以刀斧椎毁,铁皆碎落。火亦不能烧。僧人得之诈充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关于貘,《山海经》上说它“食铁与铜,不食他物”。郭璞作注云:“……能人立,似熊罴,搏兽极捷,烈于虎豹。似虎而头小,象鼻,犀目,狮首,豺发,虎足而裨。色黑白驳,有苍、黄、白三色。喜食竹,齿甚坚,能碎铁,火不能焚。胡僧以充佛牙、佛骨者即此。以羚羊角击之即碎”。

用羚羊角检验佛牙是事还真的有人试过。《国史异纂》载:“唐贞观中,有婆罗门僧言得佛齿,所击前无坚物。于是士女奔凑,其外如市。傅奕方卧病,闻之。谓其子曰:‘非佛齿。吾闻金刚石至坚,物莫能敌,唯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试焉。’僧缄滕甚严,固求,良久乃见。出角叩之,应手而碎,观者乃止”。看来这颗“佛牙”就是貘牙之属。

从考古发掘的佛牙代用品看,确实多有用牛牙、马牙、驼牙或象牙化石者,也有“大如拳”状的貘牙化石。“佛牙”作为宗教崇拜的圣物,在佛教徒眼中,舍利子就像是虚空,无处不像、无处不在。真假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疑问,只是俗人凡事爱较个真儿,特别是受益于西方科学教育的现代人总想用固有的理论解释一切问题,习惯作简单的是非判断而已。归根结底,现代人不应去计较佛牙到底有多少?佛牙孰真孰假等具体问题,而应在佛牙舍利的背后去寻找属于佛教文化中有益的积极面。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牙 汪海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