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世俗——从佛教丧葬仪式探讨当代台湾殡葬发展
2007年12月20日 10:28佛学研究网  【
相关标签

宗教社会学有关神圣与世俗的研究,大都以中古世纪基督教 “政教合一”的背景为基准,以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脉络下的宗教现象作为对照,其研究的过程就是神圣VS世俗的一连串辩证。然而,若是采此基准作为立论,宗教的世俗化是必然的结果。吊诡的是,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反而与基督教大异其趣,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东方文化一直  被 视为现代化的阻力,东方宗教亦被视为落后的象征,处于边缘地位。

但是,随着台湾社会的整体发展,佛教的影响力反而与日俱增,尤其解严后,各宗派不断蓬勃发展,信徒人数持续的增加。因此有关宗教世俗化的研究,实不宜全盘移植西方的经验,当以本土题材作为观察的对象。而丧葬仪式所呈现的内容,主要涵括宗教神圣信仰教义及社会活动世俗人际网络两大部分。

对于宗教信徒而言,其所办理的丧葬仪式正是一场场神圣与世俗的交融及张力,其中尤以告别式为最佳观察场域。佛教徒一向将死亡视为浴火重生的试炼,各宗派更是积极耕耘、参与丧葬仪式的制定,因此本文选订佛教徒的丧葬仪式作为神圣VS世俗的观察对象,将死亡、宗教、殡葬三者进行扣连,探讨佛教丧葬仪式由世俗逆转神圣的可能性。并进而以公部门、葬仪市场机制的第三个角度,用宗教的神圣观点来建构殡葬发展。

本研究分析论述如下:佛教的生死观及宇宙观根源自佛教教义,所以极为神圣性,亦直影响丧葬仪式的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丧葬仪式受到资本主义商业色彩严重的影响,而公部门以管理为主轴的殡葬政策及提倡简约、隆重的丧葬文化,对于涵括神圣与世俗的丧葬仪式带来直接的冲击。其中,社会分工、公部门殡葬政策、葬仪市场商业化机制导致佛教丧葬仪式的世俗化,另宗教团体参与佛教教义的推广及丧葬仪式的举办,例如助念、超度、佛化联合奠祭等活动,将更强化丧葬仪式的神圣性。

丧葬仪式若以亡者为主体,自然重视亡者的受益,比较重视超度、助念等符合佛教教义的过程。若是以活人为主角,丧葬仪式的设计自然偏向社会网络及人际关系的展现。丧葬仪式经由佛教团体的参与及推广,将提高丧葬仪式的神圣性,并间接影响殡葬发展,引发公部门及葬仪社正视丧葬仪式内涵。

本研究属质性研究,采参与观察法并作深度访谈及二手数据分析,田野访察对象采立意抽样,以九十年三月至九十三年五月期间,在台北市殡葬管理处所辖第一、二殡仪馆及富德、阳明两灵骨楼(塔)及列管五十五处公墓场域所办理佛教丧葬仪式为观察。分别从佛教徒个人、受到团体奥援的佛教徒、佛化联合奠祭及国内各大型宗教团体所举办的丧葬仪式作观察。其面临的问题有神圣VS另一个神圣、神圣VS传统、神圣VS另类神圣、神圣VS公共政策、神圣VS葬仪社等论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薛斐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