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的概念大概是在1991年提出来的,1993年举办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的时候,才正式推出这样一个理念。当时我们非常地谨慎,怕这样一个理念提出来遭到教内外人士的反对,那我们就吃不消了。但是由于生活禅这个理念没有违背佛法的精神,没有违背禅宗的精神,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关键问题上体现了佛法的精神,体现了禅的精神,因此能够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心重视,也给予了很大的同情和支持。所以生活禅夏令营一直坚持举办了八年,而且影响似乎是一年比一年在扩大。
上面讲的就是生活禅理念提出的前因,为什么要提出生活禅。那么生活禅有什么根据呢?生活禅要讲起来可以有很多方法,因为禅可以随便跟佛法任何一个理念联系起来讲。吴立民先生今年在我们那里讲了一个月的《楞伽经》,《楞伽经》的纲要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他最后讲五法的时候讲了一个题目是“五法与生活禅”。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因此受到他的启发。我今天就在他讲法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在座的学习教义的人比较多,上海这个地方,法师们、居士们都有很高的层次,离开教义来讲那就成了我杜撰的一样,根据教义来讲,似乎能够把握它。
五法是《楞伽经》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楞伽经》又是达摩大师印心的根本经典。这部经典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空不空如来藏”为其总纲,而五法又是总纲的纲,所以根据五法的次第来讲生活禅,我想是极其恰当的。因为四卷《楞伽经》是达摩传法的时候用以印心的一部经典,我在选编《禅宗七经》的时候,《楞伽经》是其中第一部经典。
五法是什么呢?就是“相、名、分别、正智、如如”。前三者就是我们迷界的生活,后二者就是我们悟界的生活。“相、名、分别”是生活,“正智、如如”是禅。也可以说这五法不是一个一个地这么排列的,而是重叠的,五法是一件事,不是五件事。一个事物有相就必然有名,有名我们就要去认识他。认识一件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是我们的妄想分别在认识,是有漏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有漏法上面以无漏智慧去认识,那就是正智。以无漏智慧认识的结果就符合于真如的实相,那就是“如如”。所以在任何一件事上面都可以运用五法来分析。
“相”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就是客观的一切诸法,是“名”之所在。名就是相的名称,这个茶杯,我们不说它是个茶杯,先说它是一个相,然后再说它是个茶杯,那就是“名”。我们根据这个名和相再去了解这个事物,这就是分别。分别实际就是认识,这个认识有时候又叫妄想。因为它不是直接认识事物缘起法的本身,而是在执著指导下的认识,所以说它是妄想分别,它不符合事物缘起无自性的实相。我们直接能够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和实相,知道这个茶杯是一切条件的组合,我们把条件一个一个地分开以后,茶杯到哪里去了呢?茶杯无自性,但是它又是因缘组合。这样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够这样认识的,就是正智。这样认识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如如”,如如者真如,真如者真理,真理者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