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杨县长在这里进行了下边几项工作:第一,指挥部队包围道觉镇的敌人据点,封锁了西、南两个方向的道路,命令部队隐蔽前进,不能惊动敌人,任务主要是掩护;又派一支部队和民兵深入敌占区活动,并让韩家庄、板塌两村的群众给敌人送情报,说八路军在下边活动,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第二,对参加抢运《赵城金藏》的干部群众作深入动员,说明抢运宝经的重要意义,讲明敌情,要大家:一要小心谨慎,分成组,拉开距离走,不要惊动敌人;二要沉住气,不要怕,前边有部队掩护;三是如遇敌人追击,一定要保护好宝经,人在经在,绝不能丢了经,自己跑掉;四是如真的打起来,山下不能走,就从山上抄小路把经直接送到后方去。第三,组织驮运队向后方转运。决定宝经一到就立即装驮运走,随到随运。第四,组织郭家节的干部群众为抢救宝经的同志准备开水、食物,为驮运的牲口准备好草料。
据杨县长后来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说:那一夜,抢运宝经的同志们可辛苦啦!有的人一连跑了两三趟;有的人把包袱磨破了,就脱下衣服抱着走;有的人把鞋子跑掉了,就光着脚走,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重走“运经路”
从广胜寺到郭家节,只有一条沿山小路,崎岖难行。那天晚上抢运《赵城金藏》的人,就是从这条小路上来回奔跑的。
为了重现当年“运经”的艰难,记者同志很希望我能与他们一起重走一遍。
说实在的,那条路早已没有了。当年一家一户种庄稼,人们非常爱护土地,路只能顺着山根弯弯曲曲地走,既费力,又费时;解放后发展生产,村村大修路,村与村都用宽阔、笔直的路连起来,有的还修了柏油路,谁还走那些小路呢?
为了拍摄当年“运经”的情况,我同记者一起,重走了我们村南的一段小路(我们村叫南山底,是抢运宝经的必经之路)。
出了村往南走,不要说小路,当年的路基也不见了,我竟走进了一家的房院里出不来了。原来那一段路早已成了一家人的房院,我真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连方向也弄不清了。
“你是狗家吗?在干什么?”正在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老人,我粗看像他,细看又有些不像(因他的牙齿已脱落),便大声问了一句。
“哥!你回来啦!”
真的,我问对了,他就是狗家,大名叫姬志明。
“请快帮我找找原来的路,我要走走看!”
他迅速放下手里的东西,扶着我走上了原来的小路。
“啊,这真是原来的路!”我小时候,几乎天天走,经常走,能认得出来。但它早已被废弃,有的地段被水冲断,许多地段荆棘丛生,实在无法行走了。幸好有他扶着我,还有我的孩子招呼着,我才走了一段路。然而,约300米的路,我们走了半个小时。记者同志还不满足,又请那位老人重走了一遍。
拍摄“藏经”的山洞
对我和我哥哥献经的事,记者同志很重视。来到我们村——南山底,当年我父亲拾经的地方,我母亲供奉的地方,我哥哥保存的地方,北京图书馆和省文物局同志来我家拿经的地方,都一一拍摄,而且反复多次,稍有点声光、图像不佳,就重新拍摄,有的多达三次。
有趣的是,记者同志们一定要到当年为躲避日寇袭击,我一家人背着佛经在深山躲藏的地方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