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的译名,来自梵文Avalokita-isvarad的意译,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观世音又译为“观自在”,梵文原典就有这两种称呼,且从姚秦鸠摩罗什(公元344年~413年)译经时就已出现。唐代玄奘大师强调应译成观自在,而1927年新疆发现的5世纪梵文古抄本证明早有此称。观世音名号中确有观其声音之义,可以随即知晓人间苦难,因而从梵文也可直称为观音。观音之名北朝碑刻造像中已多有出现,汉译佛典中东汉《成具光明定意经》最早出现“观音”二字,已佚的东汉《观世音所说行法经》中则有“观世音”之名。可见观音之名并非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略去“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