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长寿,因此本文将从佛教的观点,对素食做一番探讨。
就佛门而言,尊重生命是素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任意伤生害命,或是砍伐山林,浪费资源,都是欠缺尊重生命的想法。
《本生经》里提到,子菩萨连举手投足,都十分谨慎,深怕一不小心,踩痛了大地;《缁门崇行录》里匾担山和尚惟恐伤及草木,拣橡栗为食,他们尊重生命的慈悲胸怀多麽可贵!《楞伽经》云∶“杀生食肉者断大悲种。”佛教的持斋茹素,乃至护生放生,最主要是基於慈悲的精神,这正说明佛教是以最清净的心灵,最彻底的方式来尊重众生生命的表现。
佛门以慈悲为怀,为长养学佛人的慈悲心,减少世间的暴戾气氛,让一切有情乐於亲近、依附;为爱护众生,尊重生命,让所有众生能身心安乐、无所怖畏,因此主张素食。
佛世僧人托钵为长养色身
在佛世时期,僧人过得是乞食的生活,没有选择食物的自由,为长养色身的健康,施主们供养什麽,就吃什麽,以获取修行所需的热量,这是不得已的方式。当时的僧团规定,僧侣们只能吃“三净肉”,所谓三净肉,在《五分律》说明,“有三种肉不得食∶若见、若闻、若疑。见者,自见为已杀;闻者,从可信人闻为己杀;疑者,疑为己杀。若不见、不闻、不疑,是为净肉。”
昔时印度的僧侣以乞食托钵维生,为避免施主们准备斋饭的不便并没有要求完全素食,另外西藏佛教里,在深山修行的喇嘛,当地种植蔬菜存活不易,也无法讲求完全素食,仅凭以无分别心来吃素,长养色身的需要。针对吃素与佛教精神的掌握,印顺法师曾说∶“佛教的出家制,本是适应印度当时的乞食生活,在这种生活情况下,是无法十分拣择的,只能有什麽吃什麽。这是适应时地的方便,在世尊的悲心中,决不以三净肉为非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