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佛牙舍利的发现
2007年07月11日 10:10央视国际  【
相关标签

佛经中有关佛牙的记载

来自台湾的慧礼法师解读佛牙舍利时讲到:研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有关佛牙的记载出自《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通过引文,我们知道,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给世界三颗佛牙,一颗为帝释天请走,两颗为捷疾罗刹盗走;佛火化后,在金刚体碎为末舍利后又留下四颗佛牙。这就是说天上地下一共有七颗佛牙舍利。

翻遍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应该就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而应县古称应州。古今应县文人都曾多方考据其地名的历史源缘。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祗、地上众生,佛陀遗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的由来,当此无二。一双佛牙于“应地”应县重现人间。

上塔下宫与佛牙供奉的仪轨相符

这一双佛是何时传入中国呢?唐朝道宣律师传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考证如下:“贞观年间,道宣律师于西明寺夜行道,遇一少年……为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咤……太子把佛牙舍利授予了道宣律师。道宣律师一直保存供奉着这一稀世珍宝─佛牙舍利……后建塔供养。”

慧礼法师认为这个考证是可信的。至于民间文学书籍中说哪咤之父托塔李天王手中所托宝塔即是山西省应县木塔,意在深化佛牙舍利与山西应县释迦佛塔的关系。道宣律师确有其人,《佛学大辞典》中也确切记录了他的许多神异事迹,包括天人送佛牙也记录在内,与传记所说相同。而且道宣律师也确实在三十五岁那年来山西做过参访游历(唐贞观四年,岁次庚寅,作三晋之游)。这个事实在弘一大师所注《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道宣律师年谱记录。可见道宣律师确有其人,佛牙确有其事。

发现佛牙舍利的山西省应县木塔所在寺院为佛宫寺,木塔又称释迦塔,上塔下宫的仪轨是供养佛牙舍利的方式。这说明应县木塔是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为佛宫寺释迦塔的俗称。佛宫寺释迦塔意思解释起来就是:佛陀的宫殿释迦牟尼佛的塔,在造塔建寺取名之时,已明示佛陀真身舍利供奉于此。

佛牙舍利形态解读

谈到佛牙舍利形态,慧礼法师说:如果有机会观瞻过国内各寺院供奉的佛牙,会发现它的大小,形状都明显与现时人类的牙齿有所不同,人们为此难免会产生困惑,释迦牟尼佛不也是2500年前古印度迦比罗卫国的太子吗?怎么佛祖的牙齿会同我们的牙齿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其实,佛经上对此有明确的记载:经书上讲,佛祖宝相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记载来分析,有关佛牙的“一相”、“一好”是说佛的牙齿呈“黄白相,方形柱状,光耀晶莹”。按佛教经典来理解,佛陀留下的灵牙,会在牙根牙槽、牙身上生长出细粒舍利子。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记载玄奘法师在西天印度曾朝拜过佛牙,其佛牙长三寸、油浸鲜亮、熠熠生辉。

依据佛教经典和历史记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佛牙舍利从色泽、形状、出土因缘等方面完全符合佛教经典所说和供养的仪轨,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佛牙舍利。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