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组织蓬勃发展
台湾民间团体数量非常多,几年前,仅高雄市登记在案的社团就有1130多个,有半数以上为公益性质,这些团体是在半松半紧的管理情况下自行成长。
几年前台湾相关人士开始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法。在1999年的大地震中,台湾观察家们发现,志愿者虽然数量不少,但不够专业,分配失衡,无法有效服务。事实上,志愿者平时应该接受专业训练,也应按需求分配有效整合。台湾在志愿者服务方面,缺乏法源基础且志愿者单位各行其是,变成多头马车,乱成一团。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台湾在2001年1月20日出台了《志愿服务法》,对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现在台湾志愿者的服务领域相当广泛,力量也得到了控制。立法以来,截至2007年底,台湾全岛志愿者团队有1880支,志工人数近11万人,组成人员包括家庭主妇、青年学生、劳工、公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及技术人员,服务时数达到1268 万5346小时,相当于提供6098人之专职人力,对提升社会福利服务品质,颇有帮助。
宗教团体领头公益组织
由于对于民间团体的松绑,加上媒体、宗教团体的严密监督,台湾公益组织蓬勃发展,尤其是宗教团体,较为著名的有四大山头即: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星云法师的佛法山、圣严法师的法鼓山和惟觉法师的中台山。
这些佛教团体是在日本战败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时从被日本化的佛教中发展起来的。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它们已经深入台湾社会,变成司法之外维持社会治安的一股约束力量,同时也是政府公权力延伸不到之处的互补机制。台湾佛教史专家、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江灿腾认为:“工业化之后的台湾社会,为现代人的心灵所带来的疏离感,迫使每日熙熙攘攘在都市里求生活的上班族,对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感到有迫切的需要,而禅学讲求心法和解脱的技巧,相当符合都市人的需求,再加上各种媒体的渲染,顿使学禅坐禅变成既时髦又有智慧的商品。”江灿腾博士描述的这些现象对台湾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汶川地震之后,“慈善”一词在内地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汇,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王石、马云、刘德华、李连杰、姚明等人被网友指责,捐款数额变成了舆论关心的中心,企业和个人一旦公布了捐款数额,其动机和能力就被怀疑,慈善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