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接受、包容——有感于特奥精神
2007年11月27日 09:52中国基督教网  【
相关标签

毋庸讳言,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一点点施舍自己的情感,而施爱的衡量标准却是根据周遭人群与自己关系密切行为而定。如果别人做得不好,就吝于给予爱。然而,特奥的平等观,再次提醒我们不应根据不同人的行为而有所差异。

2003年,中央政府在历经春季非典疫情严重冲击后,从付出的代价中反思:人民的生命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公众安危是第一位的,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益民、富民、安民上。

的确,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亦有着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感动。2007年5月,天津53岁的李远洲,为抢救落水少女而壮烈牺牲的见证,通过天津媒介的传播,无数人为之动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他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李单位的同事回忆说:“就在李救人遇难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单位值夜班,平时如果遇上什么事,他准帮忙,肯定没说的。”一名在天津打工的20岁的残障青年,因自身残障而生活沮丧,自认识李后,是他帮助这位残障青年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李还特为他组装了一台电脑;帮助他学习电脑基础知识……

当下,社会正处在变革时代,拿什么来拯救是一个重要课题。任何一个向上的民族、社会,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都会将那些对民族、社会、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当作英雄来缅怀,而这些英雄事迹和思想所构成的民族精神,正是一个社会、国家的精神脊梁。

据统计,目前中国残障人口已达8000多万,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身边多达2.6亿的家人,这些人群更需要我们关爱。事实上,尊重弱势群体(包括智障、残障人士)应是一个社会最为普适性原则,它不仅凸显社会人文关怀,同时亦是致力于推进社会改革民众普遍的道德诉求,体现了社会文明与和谐。在此,“接受”不仅是一种对他人“包容”的前提,同时更特奥“共同参与,分享快乐,增进友谊”作为教会服务社群的使命,为更多的人群奉献关爱。

笔者认为:如果特奥精神促使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自己生命价值, 促使人民生活更为美好的话,那么,我们在磨练与考验中得着爱与体恤,也必然体认“包容。时下,社会所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促使整个国家的发展更为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尤其解决好下层民众的民生实际问题,使全体中国人生活幸福快乐。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剧,中国教会亦要以崭新面貌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进、与人民同行。

美国比较宗教学家罗德尼?斯达克在“信仰的法则”一书中,针对宗教委身于根植于社会巩固之情境指出:“在某些宗教群体中的人所表现的高度参与是由这个群体自身产生的热情。”他特别强调,如何把委身转化为使之增长的资源,焦点在宗教群体上。”2007年10月26日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特奥精神,拓宽了我们心界,也促使我们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共建中活出信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梅康钧   编辑: 薛斐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