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领兵讨平薛举后,亲自为法门寺度僧八十名,当时京师长安宝昌寺僧人惠业正在凤泉寺洒扫,自荐作法门寺住持,李世民亲自批准。任命惠业为唐立国后法门寺第一任住持。有了这层关系,法门寺在后来太宗的心目中,地位也就非同一般了。张亮上奏请求开示佛舍利之事,可能也是基于这点考虑的。
开示佛舍利时,挖掘深至丈余时,突然瑞光四射,震慑唐代朝野二百余年的护国真身舍利,第一次显现了。
法门寺附近千余民众,闻听舍利面世,蜂拥寺内,同观佛光。几百里外的京城长安士民,不顾路遥,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每日奔赴塔所的僧俗人众,达数万之多。
唐代佛书《法苑珠林》卷五十三,记载了这次瞻仰佛骨的诸多异事。说仰观舍利人中,有一位已盲多年之老翁,睁大双眼直视舍利,忽然双目明净,完好如初。
众人双眼所见的舍利真容,各有不同。或见如玉,白色光芒映彻内外,或见绿色;或见佛、菩萨说法度化之像;还有人目见五色光环。一人初视不见舍利,乃烧头炼指,刺血洒地,信誓至诚,这才看到舍利瑞像。但另一人遍施崇佛之法,终究对舍利视而不见,或有人问其本末,知此人一生多有罪恶,需深深忏悔,才有希望。
这次供奉舍利,首先是岐州刺史张亮提出的,上奏太宗蒙获批准。但太宗皇帝没有大肆倡导,舍利未迎入宫内,也没有施奉大量财物。根据史书记载种种实例,这次供奉,在京畿之地方圆几百里,还是掀起了一次奉佛的高潮,而且在唐代是首次,拉开了唐代皇室迎送佛骨盛典的序幕。它的实际意义远超出它的表面形式。不管唐太宗李世民的本意如何,他确是“始作俑者”,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迎请佛指舍利
唐代第二次迎奉舍利在高宗显庆年间。
高宗李治崇扬佛教,比起高祖、太宗要积极许多。表面上,他似乎遵奉先朝遗规。太宗曾发布敕令:“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但在李治一生推行的政策中,始终体现优待佛教的作法。还为太子时,他给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成宏阔华丽的慈恩寺,寺内重楼复殿,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间,主院外套跨十余个分院。高宗还多次延请高僧大德翻译经文,传之后世的许多经典性佛经,都是这一时期译撰的。
他对著名的玄奘大师特别礼敬,专门延请玄奘法师到慈恩寺主持寺务,建造译经院专为法师译撰经文之用。为保护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梵文佛典,施与钱帛在寺内筑慈恩寺塔——大雁塔。并亲自撰写《圣教序》一文,勒石纪念。碑成之日,御驾亲至安福门观玄奘迎碑,仪式极尽奢华。以天竺法仪幢幡为先导,前后延续数十里,道俗士民观者数十万人。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玄奘旧疾发作,几近不治,高宗闻讯,即刻敕令御医赴寺医治。玄奘病情几经反复,后终至舍化。高宗哀痛感伤甚之,特罢朝以示悼念,并长叹道:“朕失国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