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天龙山石窟
2007年09月03日 16:52凤凰网华人佛教  【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山恋起伏层叠,古柏苍松泛绿,山色妩媚秀丽,气候温和凉爽。历史上,曾经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这里以风景优美、石窟群集而著名。窟龛分布于东西两峰的南坡,始建于东魏,以后经历了北齐、隋、唐、五代,共有二十五个洞窟。属灰白色砂岩,易雕凿,也易风化。其中东峰十二窟、西峰十三窟。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外景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年间(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石窟开凿在东西两峰悬崖半山腰。东峰有8窟,西峰有13窟,山北开3窟,寺西南有3窟,共27窟。石窟之间有山径相通。其中第九窟,原为木构“漫山阁”,阁内唐代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是天龙山石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下层,观音立像高达11米,身披璎珞,罗纱透体,姿态优美,是天龙山石窟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尊雕像。

两座东魏窟和三座北齐窟都是方形窟室,三壁三龛的形制,东魏尊像組合皆三尊像,为正壁释迦、左壁弥勒、右壁阿弥陀的三世佛。西魏改为五尊像,倚坐的弥勒佛改为交脚坐的弥勒菩萨。东魏像清瘦,造像手法朴实、简洁,仍是“秀骨清像”的风格。北齐像更減少了动感,重在形体结构的雕造,雕塑语言臻于完美。同時,还可以看到龛形和窟形上对于建筑结构的关注,相当精确地再现当时木构建筑的原貌。

隋代仅有的一窟,保存着有名的“开皇石室铭”,可知建窟于隋代开皇四年(584年)。晋阳又是唐太祖李渊的龙兴之地,因此在唐代也是別都,地位重要,佛教更为发展,因而天龙山唐代开凿最多,达十五座,可以第9窟“漫山阁”为代表。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大窟,上层有8米高的弥勒佛倚坐像,下层以6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分別为乘象的普贤和骑狮的文殊。造像丰腴、优雅,手法细腻。

总体来说,天龙山造像的艺术水平在同时代其他石窟之上,生动显示了石窟艺术由北朝向隋唐转化的进程。可惜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到难以置信的盗凿破坏,大批精品流失国外。最近,天龙山石窟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历史的和艺术的宝贵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弘扬。

   编辑: 薛斐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