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的东北角,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唐式建筑,这就是鉴真纪念堂。
鉴真是唐代大德高僧,在大明寺传戒授律期间,应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玄朗的邀请,发愿东渡。历时十年,六次东渡,终于踏上了日本国土。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不仅辛劳传法,而且将盛唐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印刷、医药等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民誉为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并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1974年纪念堂竣工,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
纪念堂是由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鉴真大师在日本时亲自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寺内有佛殿、戒坛、金堂等唐式建筑。鉴真纪念堂便是仿照招提寺金堂设计的。纪念堂坐北面南,有门厅、碑亭和陈列室。正殿和碑亭东西两侧由长廊相抱,形成一个阔敞的庭院。院内花木扶疏、芳草如烟,生机盎然的扬州琼花和日本樱花,更使庭院生辉。正殿中供奉着真干漆夹塑像和四幅记述鉴真东渡历程的大型壁画。碑亭内有一块卧碑,碑的正面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题写的碑文。碑亭的南端是陈列室,室内的木橱内,陈列着大批中日学者介绍、研究和纪念鉴真的文集,还有许多鉴真带往日本的药物标本、印有鉴真像的日本药袋、鉴真书法影印件。陈列室正面墙上挂有鉴真的大幅画像和他六次东渡的行迹图。这些陈列品,详实地记述了鉴真东渡的艰苦历程,和他为中日友好作出的巨大贡献。
1980年4月,就在这座鉴真纪念堂内,发生了一件轰动中外的千载盛事。这就是鉴真塑像回国“探亲”期间,塑像供奉在纪念堂内供人瞻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提出希望鉴真像来华展出。供奉在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干漆夹坐像,是鉴真生前由他的弟子塑造的寿像,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塑像重12公斤,高2尺7寸。它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最逼真的人物塑像,被奉为日本国宝。森本长老提出让鉴真像回国巡展是有深远意义了。1978年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日本文化交流会中岛建藏理事长在欢迎集会上说:“现在好了,鉴真和尚可以返回故乡探亲的。”1978年8月,中日友好条约签订,10月,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在参观唐招提寺时,森本长老再次提出让鉴真回国探亲的愿望,邓小平当即表示欢迎森本陪送鉴真像来中国“探亲”。1979年,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大姐访问日本,参观唐招提寺鉴真像时,再次表示欢迎鉴真像回国“探亲”。同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在全国政协礼堂发表讲话时,对鉴真像来中国巡展的意义,也作了高度评价。此后,中日双方为鉴真像回国“探亲”开始了准备,并且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为了迎接鉴真像回国巡展,全国成立了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主任的“欢迎委员会”,江苏省暨扬州市也成立了以副省长戴为然为主任的“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委员会”,江苏省有关部门还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工作组赴扬州协助处理展出的准备和接待工作。鉴真像回乡巡展决定供奉在鉴真纪念堂内。扬州市政府拔出专款,将大明寺和鉴真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开辟了从山下至山上的鉴真像专车通道,上海也为运送鉴真像设计了专车,并在扬州大明寺至上海机场的300多公里公路上进行了试运行,确保运像万无一失。
4月13日,鉴真像由森本长老专机护送至上海,当晚运抵扬州鉴真纪念堂,以森本为首的“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访华团一行也同时抵达大明寺,一时轰动扬州城。19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和中外300多名记者参加开幕式,森本长老赠送的石灯笼和300株樱花也同时安装和栽植在鉴真纪念堂前。中日佛界分别举行了盛大法会,赞颂鉴真的伟大功绩。鉴真像在扬州展出7天,瞻仰者达18万人次,除江苏省的参观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东、河南、安徽、辽宁、湖北、湖南等地的大批观众,日本、美国、英国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也组成了十多个团体,3万余人来鉴真纪念堂瞻仰了鉴真大师像。4月29日,鉴真像由森本陪送至北京展出,邓颖超大姐为开幕式剪彩,邓小平同志发表文章,称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是一个盛举,是两国悠久历史关系的必然结果,希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长传。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赋诗赞道:“看尽杜鹃花,不因隔海怨天涯,东西都是家。去住夏云闲,招提灯共大明龛,双照泪痕干,万绿正参天,好凭风月结来缘,像教住人间。”鉴真像回国展出期间,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社论:《千载一时的盛举——庆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
鉴真像在扬州和北京共展出23天,瞻仰群众达50多万人次。也就是在这次巡展期间,扬州艺术家用传统的干漆夹工艺仿塑了一尊鉴真大师像,供奉在鉴真纪念堂内,年年岁岁供人参拜、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