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61年8月,方立天先生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方教授秉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由一名青年学子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佛教学家和宗教学家,被誉为“新中国培育的能够矗立在学术史上的学者”。为纪念方立天教授任教5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纪念方立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我们共同走进方立天教授的佛学世界,感受一个宗教学家矢志不渝的人生之路。


中国佛教向方立天致敬 祝贺方教授从教50年

    2011年9月17日,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方立天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详细]


方立天:人民大学成就了我的学术人生

    首先我要说的是感谢。我要感谢本次研讨会的发起者、组织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单位有关领导的运筹帷幄,感谢具体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详细]


王作安 国宗局的同事都把方先生当做老师

    我要代表在国家宗教局工作的方先生的弟子和学生们来感谢方先生,祝贺方先生。方先生治学50载,硕果累累,现在已经桃李芬芳。事实上,我已经和我的同事们都把方先生当做我们的老师。今天在这里一并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详细]

鍥而不舍方立天

全国先进工作者方立天教授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详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依据中国佛教哲学的实际,方教授从人生论、心性论等解析中国佛教哲学的内涵。 [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简介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宗教高等研究院,方立天教授担任院长。 [详细]

视频新闻
正在加载中...


图片报道

凤凰调查

您听说过或拜读过方立天教授哪些主要著述?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1982年版
《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佛教研究》,台湾新文丰1993年版
《法藏评传》京华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中国佛教散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方立天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版
《禅宗概要》中华书局2011年版

 

         


各方评价

魏德东:立身有道 学有专长——记方立天教授

“向科学进军”时立志,在“科学的春天”腾飞。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方立天先生又回到书桌前。物是人非,这时已不再是新秀了。他已经是一双儿女的父亲,全家蛰居在筒子楼里,工资入不敷出,年近半百依然还是讲师。然而这些不如意难以阻挡他的崛起。[详细]

麻天祥:继绝学于往圣 启愚蒙于后生

同许多人一样,我是读着方先生的书跨入佛学研究殿堂的。多年来,我与先生的交往虽不甚多,却有如清茶一杯——清淡而悠长,于心中我早已将先生视为师长、视为知己。方先生的人品、学品、师品,都为晚辈所深深敬仰。方先生一直都是我进行佛学研究的导师。[详细]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纪念方立天从教50周年

但凡见过方立天先生的人,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位有着哲人风范的长者,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今年78岁高龄的方先生,一对已染霜尘的浓眉下,目光深邃而睿智,语默动静之中,让人如沐春风。熟悉方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一个习惯——泡图书馆,是早年在北京大学养成的。[详细]

不争而争方立天

做一个真正的学者需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凡事都有它的另一面,因为佛教研究被视为畏途,佛教研究几乎是一片处女地,所以脚踏实地投身其间,意义或许将不同寻常,成功的机会也许多些。[详细]

学问多从静里来

  方先生荣衔颇多,参加的社会活动也很多,备受各方尊重,可你平时与他交接,从没见到他多么高调和张扬。听头衔明明炙手可热。[详细]

方立天教授:四十余载的佛学人生

  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方立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新图书馆四层的库本阅览室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张桌子。在学术界也流传着一段佳话,那就是方立天老师“端着一杯水,背着一个学生书包,和大学生一起按时泡图书馆”的故事。[详细]


聚焦方立天 治学之路

早年入道哲学 图书馆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

幼时“沉静少言,不贪玩耍,喜好读书”。1956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受教于冯友兰、汤用彤等学术大师,得到一流的学术训练,形成了很高的学术标准。曾端着水,背着书包,和大学生一起按时泡图书馆,几十年如一日,成为一段佳话。[详细]

十年浩劫 蛰伏生涯亦争取读书

十年浩劫中,一向珍惜光阴的方立天教授度过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他挚爱的学术工作,甚至中国人民大学都被撤消了。从1969年到1972年,他和许多教授一起到江西省余江农场劳动,蛰伏期间争取机会读书,读马列毛的著作,读遍了《鲁迅全集》。[详细]

《佛教哲学》影响深远 佛学研究进一步拓展

这一时期方立天教授影响最大的著作是《佛教哲学》。当时,方立天教授从宇宙论和人生论入手,对佛教哲学做了准确精要的概括。此书出版后,备受学术界乃至佛教界的推崇,北京大学周一良教授称赞说,中国自此有了“一本真正的佛教入门书”。[详细]

方立天佛学研究对佛教界的启发

图片名称

方教授说:“今后的数百年,中国佛学思想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挖掘整理、诠释发扬其精华,是今日宗教学者的责任。”[详细]

四十余载的佛学人生

图片名称

“自从我在库本阅览室工作,他就一直在这儿!他端着一杯水,背着一个学生书包,和大学生一起按时泡图书馆。”[详细]

学问多从静里来

图片名称

人生,可以自己掌控吗?达摩祖师也许会答,是的。放下王子人生,独创佛陀人生。对此,方立天也可以回答,是的。[详细]


聚焦方立天 人生追求

立志求真

图片名称

为了实现研究学术、追求真理的志向,我给自己的座右铭是“立身有道,学有专长”,即为人要正直真诚,志美行厉,而学有专长则可以对人民作出切实的贡献。求真为了创新,就要立论立说。[详细]

不争而争

图片名称

不争而争,这是我为人和治学的基本态度。“不争”是淡看名利,淡泊纷争,追求平淡,保持平和,甘于寂寞,安于无闻。“不争”要求拒绝急功近利,拒绝浮躁,拒绝空泛,拒绝草率,拒绝低质。[详细]

哲学思辨与资料积累

图片名称

哲学思辨与资料积累,是我学术研究的两个着力点,两大基石。具有哲学思辨能力,就有指导观点和分析方法,能从纷繁复杂现象中揭示出本质,并避免陷入罗列材料的繁琐主义。资料积累是治学之重。 [详细]

独立思考与独立人格

图片名称

中国古典哲学十分重视知识分子人格培养和坚持。漫长的学术生涯使我体悟到,作为学者,坚持独立思考,既是治学生命,也是人格体现。学者生命在于治学,治学重在学术创新,学术创新离不开思考。[详细]


聚焦方立天 学术成就

方立天教授关于佛教哲学体系的概括

关于佛教的特质,也就是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的问题,在现代学术史上争论很大。方立天教授继承了汤用彤先生佛法亦宗教亦哲学的观点,认为佛教既是一个宗教信仰系统,又内含丰富深刻的哲学内容。方教授毕生的学术重心,就围绕佛教哲学而展开。[详细]

对中国佛教哲学内涵的全面探索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堪称方立天教授的代表作。著名学者黄心川认为,这本书总结了解放以后乃至近现代研究佛教义理的历史经验,从中国文化的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佛学研究家汤用彤、吕澂、陈垣、任继愈等的优秀传统。[详细]

以心性和直觉概括中国佛教哲学的特质

什么是中国佛教哲学的特质?佛教中国化以后的思想特色何在?方教授认为,心性指人的本性,是一个包含心理自然、道德修养、宗教情感、宗教实践和众生与万物本原等多层面含义的概念。心性论着重论述人的心性本质,探讨人觉悟成佛的根据,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详细]

方立天教授对佛教中国化规律的探索

方立天教授的学术肇始于中国佛教思想家个案研究。他先选择魏晋南北朝道安、支遁等,随后侧重华严和禅宗。这一顺序,使他自然地意识到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他的佛教中国化思想。[详细]

方立天教授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总结

  作为一名有社会关怀的学者,其在对佛教哲学、中国哲学进行艰苦卓绝理论创造同时,也时刻关注时代。20世纪80年代,社会进入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安定时期,中华民族逐步走上了复兴之路。[详细]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阐发

  方立天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制定当代中国宗教政策的理论根据,是从事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详细]


聚焦方立天 主要著述

《法藏评传》

法藏选择法门寺炼指,这与法门寺的特殊地位直接相关。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距西安市110公里。背靠岐山,面对渭水,与终南山的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环境肃穆清幽。据文献记载,该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寺中有一座巍峨高耸的宝塔,塔基下面埋藏着释迦牟尼如来真身的佛指舍利,故称“真身宝塔”。[详细]

《中国佛教散论》

佛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它具有全球的、世界的眼光,能在现代化的冲击中表现出自身的适应力、竞争力。本书共结集论文20篇,其时间跨度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是笔者几十年来探索、研究佛学的部分成果。全书内容大约为人物、宗教、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佛教的特点四个方面。还收入了有关华严、净土和禅三个佛教宗派的论文。[详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在《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中,方立天教授进一步对中国佛教哲学体系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概括。他以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著述说明,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出现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融和,产生了中国佛教哲学。有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认为只有印度佛教哲学,没有中国佛教哲学,中国佛学只是印度佛学的继续发展,不属于中国哲学的传统。[详细]

《方立天文集》

本书的重点即是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佛教的代表人物——道安、支遁、慧远、道生、僧肇、萧衍、菩提达摩的个案研究,以展现当时佛教的基本面貌与思想风采。书中还专门论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整体特点,并与魏晋玄学作了比较,又叙述了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两大思潮。与此相关,还评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详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等六个方面。[详细]

《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

  全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二十余篇,分别简要地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详细]


版权页

 

责任编辑:杨成兵

          闫秀勇

 

电话:010——62111406

 

为纪念方立天教授任教5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纪念方立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我们共同走进方立天教授的佛学世界,感受一个宗教学家矢志不渝的人生之路。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