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台湾佛教五十年来的发展经验
2008年12月25日 11:09《中华佛学研究》  【
相关标签

台湾佛教发展的复苏征兆

(一)信仰由博杂不纯而渐趋统一:民国四十年以前,台湾正统佛教有四派,此即眉山派、观音山派、法云寺派与大岗山派。斋教有属于龙华等派的各地斋堂。日本佛教则有日莲宗等派。此外也有不属于这三个系统的无数零星寺院。对于如此复杂的佛教派别,以及经过错综变化的宗教行为,不论从大陆来台的佛教是如何的正统,要短时间扭转当然是不容易的。不过,大体而言五十年来,这方面的成就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即使目前的全台佛教并没有百分之百地纳入大陆佛教体系,但是大陆佛教之主流地位的确定则是毋庸置疑的。大陆佛教之主流地位的确定,可从下列现象看出来。中国佛教会是最高的佛教组织,负责人绝大多数是大陆系的。尽管其中的理监事及各分会的干部成员,也有若干名属于传统台湾的佛教系统。每年一度的三坛大戒法会,将清代以来大陆宝华山的传戒规范移植到台湾来,也给台湾佛教树立一个坚定不移的佛教准绳。

(二)佛教多元化的发展:根据中国佛教会的统计,截至民国七十八年底,台湾地区共约有四十八万五千六百名佛教信徒,四千零一十一所寺院和近八千九百零五位僧尼。不过,在当代台湾,在家众数目的成长较出家众更为凸出。换言之,“居士佛教”逐渐兴盛甚至于超越了传统以出家众为主体的“僧团佛教”,而成为另外一股发展的主流。

(三)佛教文化事业的蓬勃:佛教信仰与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之一,是必须透过教理的了解才能谈到法门的实践。因此,自古以来,有关佛教教理的书籍,为数极多,不只是信仰佛教必须读佛书,而且,由于佛教拥有一个庞大的知识国度,也颇可以满足一般读书人的求知欲。以佛法的象征——《大藏经》的流通为例,就可看出佛书在台湾是如何的普及。此外,大规模佛教丛书的编印,也是近几十年佛教界的盛事。

(四)新兴社会伦理的推动:近年来,佛教团体相继推展各种社会运动,像是“幸福人生讲座”、“预约人间净土”、“心灵净化运动”、“亲职教育巡回讲座”、“佛法满人间”、“尊重生命系列活动”、“七戒新生活运动”、“佛化婚礼”、“佛化联合奠祭”、“佛化联合祝寿”以及“环保礼仪系列活动”等等,的确为“自利”—“他利”—“社会连带”提供了某程度的联结。事实上,一种大众化、生活化的布教运动,也尝试着透过机制设计(像是檀讲师制度、自我觉察禅修或是实际的济贫访探),表现出转化之后的“人间佛教”新的伦理内涵:由“葬式佛教”与“老人佛教”变为“生活佛教”与“大众佛教”。

作者: 许胜雄   编辑: 李雅清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