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比丘尼的出家经验与社会关怀(一)
2008年03月31日 09:05法华论坛  【
相关标签

「情结」同样也在僧团出现。当中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仍然有这样的观念: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天下没有不是的师长。其实在我们修道历程中,每个人都常会犯错,都经常要提醒自己。在僧团之中,要求我们每半月都要「布萨」,就是诵戒,在诵戒过程中,我们就要自己思考自己的过失,坦白的谈自己的过失,同样其他的人也须举发自己的过失,这样来共同帮助我们成长。这时每个人都只是僧团里的一员,绝对没有哪个人考虑到:因他是我的老师或我的师父,而不好意思说他。所以这种初期佛教遗留下来的僧团制度,原始精神是非常公开、非常开放的。 并不是限定只有长辈可以说晚辈的,我觉得这样的制度,也帮助我们做长辈的随时提醒自己,很多过失可能要改正。

可是这种金字塔型权力结构的顶端,这样的人,很少能够听到不好的声音。他因为一直受到宠爱,于是飘飘然,也几乎只能听到好的声音。所以韩非子会说「说难」,为什么说龙的逆鳞不可以摸,我想这个原理是人在那样的权力中心,一个受到众星拱月的状态,人是容易迷失自己的,而属下也因此以取乐他为最高原则。所以做师长的要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并不那么容易。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做的事情,底下的人就没有怨言?不可能!因为如果不经过公开讨论而调整,他做的一些决策一定会鸡飞狗跳,会让底下的人抱怨;或者他的一些行径会让底下的人交头接耳,做一些批评。

这种权力结构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不知不觉,就当了权力中心的耳目,去分享比较高的权力;而这个人可能居心并不善,可能会不经意的透露一些讯息,让师长知道哪些人对他有意见。也可能有另外一个情形,就是属于愚忠型的,他心目中这个权力中心是伟大的,他不能够接受别人批判他心中的领袖。所以他很可能会告诉权力中心的人物,他曾听到了什么对他有利或不利的批评。另外一种人可能更糟糕,他是谄媚型,为了接近权力中心,分享他的荣耀,或者为了得到他的信赖(基于某种虚荣感吧!)──他也会自居于权力中心的眼线。所谓的「白色恐怖」,我觉得经常都是一个巴掌啪不响的。一个权力中心再加一群人,一直被卷入一个共业里面。这群人就是我刚才讲的,一种是不知不觉,一种是愚忠的,一种是谄媚的。

所以产生这样的人际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呢?第一个就是导致人际的疏离。因为人与人之间,会因此不能谈很深刻的知心话,比如谈了以后,会担心有一天他讲给别人听了,又最后传入某某层峰耳中将如何是好?像这样的不安全感,会一直存在,一直徘徊在心头。

第二个就是上位者,他没有改正他自己的机会。反而很多时候,会对自己不忠心的、不肯定他的作为的人,加以排斥或态度冷漠,或用其他的方式,让那些人尝到报复的滋味,让他在团体中孤立,或让他在团体中不能存在下去。像这样,对权力中心本身的成长,并没有帮助。

第三个就是洁身自好的人,因此不屑跟师长接触,宁愿跟基层的人在一起,因他不屑当一个打小报告的人。但是这样的讥嫌心态,也导致过犹不及,因要坚持洁身自好的缘故,会连让人家讥嫌也不要;甚至忌讳接触任何师长,省得人家怀疑他,是不是跟师长比较友善。所以这样的团体结构,其实对人际关系上并不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人有时候为了自保,不管是为自己谋取更多比较好的机会,或为了其他原因,往往会使这样的魔性被激发出来。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充当明代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的者锦衣卫,可是人在那样环境里,自然就受其熏染,分成这些类型,无形中,使团体中产生许多蛮悲哀的事情。所以时至今日,我还会听到某某地方,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但我自己都能够体会到,那是一个结构的问题。而且那不单只是哪一个人很坏的问题。我相信这群人放在比较健康的制度下,就不会变成这副样子。权力中心因为众星拱月,光环都集中到他身上,如果像现在可以公开的骂自己的领袖,越是高位的人,越被报纸、议员骂的很惨。我看很多人若清楚一点,就不会到这个位置,他会觉得其间没什么太多尊颜可说。可是也就因为在那样的结构中,那权力中心代表和拥有那么多的权力,那么无限的光环,所以他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耳目,因为他会担心他的权力,是别人所觊觎的。而他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会更强化这种需要:需要眼线、需要耳目,来了解周围的事情。

作者: 释昭慧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