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香中话清凉
2007年10月30日 10:04人生杂志  【
相关标签

佛教将莲花所生长的淤泥,
  譬喻为五浊恶世的人间和烦恼,
而所生出清净无染的莲花,
  就如超越烦恼,所产生的智慧。

炎炎的夏日,阳光朗照的酷暑,却也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走到荷花池边,一群群赏荷的人,沉浸在荷花呈现的宁静中,打自心底升起的那股清凉意,不禁让人想起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独自一人走在荷塘旁,享受著似乎到了另一个世界般的宁静与清凉。

宋朝周敦颐将莲(荷)花比喻为人品高洁的君子,所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广被运用为各种题材

根据文献的记载,及从器物纹饰的表现上推测,中国早在周朝即有荷花,在《尔雅》中,又名芙蕖、芙蓉,《诗经》又称荷华、菡萏。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生动描绘出一片新绿的荷叶中,涵蕴的无限生机。

莲花由于其清雅的姿态、柔美高雅的气质,因此被普遍的运用在文学、绘画、佛像、建筑、陶瓷上,成为中国文化的素材,而真正被大量的运用,则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管是“五茎献佛”的故事,或是“火中红莲”的譬喻,甚至以此为佛经名称的《妙法莲华经》等,莲花对佛教徒而言,都极为熟悉而亲切,并带有几分的恭敬心;所以,不但以莲花来供养佛菩萨,更进一步于密教中,以莲花作为观想的对象,并实际运用在修法的过程中。佛教徒之间也都互称为“莲友”。

淤泥喻为人间与烦恼

佛教将莲花所生长的淤泥,比喻为五浊恶世的人间和烦恼,而能在淤泥中,生长出清净无染的莲花,就如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超越了世间的烦恼,产生了佛法的智慧,《维摩诘经》便说:“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

佛教更赋予莲花四种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并以此来比喻“常乐我净,法界真如”。《杂阿含经》:“佛在世如莲花,生泥中而不著泥,在世不著世,破一切烦恼。究竟离生死之际,以名为佛。”这是以莲花作榜样,以驱除生死的烦恼,修成六根的清净、慈悲和智慧的莲花世界。

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被譬喻为佛法在世间,而不被世间所染著的特性,因此莲花成了佛教非常重要的象征。在《大智度论》中,更说明了诸佛菩萨所坐的莲台,象征了诸佛虽然身处秽国,却能离尘清净,神力自在。所谓的“莲花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所以,在佛教艺术中,不管是佛像造像、佛画等,都可以看到变化非常丰富的莲花台。

对修净土宗的人而言,西方极乐世界是他们最后的皈依处,莲花则是建构佛国净土最重要的象征。在《阿弥陀经》中记载著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生于七宝池中,用八功德水栽植,花型大如车轮,有青、黄、赤、白等种种不同颜色,有著无与伦比的微妙香洁,建构了极乐世界为庄严净土圣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Zoe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